送曹杜赴试礼部

霜风琅琅鸣鼓鼙,鸟寒夜噪树折枝。

居者不出行者归,厩马解衔车弃脂。

长河夜冰船就维,百贾晏起朝闭扉。

为问当今行者谁,出门千里到何时。

母送拊背父叹嘻,儿惜欲去哭挽衣。

上马反顾纷涕洟,非所愿欲去何为。

家虽有田丰岁稀,所得偿公不及私。

况望膻芗事庭闱,结发从学今十期。

始自有志徇孔姬,岂愿从世成依违。

高堂华发纡素丝,暮年待子为光辉。

望我日久莫报之,苟得一笑辱弗辞。

况望三釜家无饥,吾于二子久所知。

怪其才高所就卑,今乃语此诚可思。

近闻天子变典彝,欲拨旧况收新奇。

子行出仕适其期,骅骝得路无衔羁。

罢酒行矣无自迟,去取天宠酬亲慈。

形式: 古风

翻译

寒霜中战鼓声震响,鸟儿惊寒夜里乱叫,树枝被折断。
居民未出门,行人归乡,马厩中的马卸下嚼子,车辆被抛弃,油脂不再涂抹。
夜晚长河结冰,船只靠岸,商人停止交易,早晨门窗紧闭。
请问如今出门在外的人,何时才能千里归家。
母亲拍着孩子的背,父亲叹息,孩子不舍哭泣挽留衣襟。
骑上马回头看,泪流满面,为何要去并非所愿。
家中虽然丰收,但常有歉收,所得不足以养家,更别说奉养父母。
何况期待你侍奉祖父母,从学已十年。
你起初有志追求孔子之道,怎愿随波逐流。
父母年迈,白发如丝,晚年生活指望你照亮。
长久期盼你的归来,不必回报,若能一笑,我心足矣。
更何况家中无饥荒,你的情况我早已了解。
惊讶你的才华却职位低微,现在说出这番话,实在值得深思。
近日听说皇上变革制度,欲革新旧貌。
你出仕正逢其时,如同骏马得以驰骋,无需束缚。
别再犹豫,放下酒杯,去争取天赐的恩宠,以报答亲人的爱护。

注释

琅琅:形容声音响亮。
鼙:古代的一种战鼓。
厩马:马厩中的马。
脂:油脂,这里指润滑车轮。
维:系船停泊。
百贾:众多商人。
孔姬:孔子的弟子,这里代指儒家之道。
华发:白发。
纡:弯曲,这里指头发斑白。
三釜:形容家庭富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日景象,霜风凛冽,鸟儿在夜晚因寒而啼叫,树枝也因严寒而折断。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现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寂静的氛围。

接着,诗人转向家中和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居家的人不愿出门,而外出的行者则急于归来。厩马解开缰绳,车辆废弃,长河之上夜晚结冰,可见天气之寒冷。百贾商人起早闭晚,生活的艰辛可见一斑。

诗中最为动人的是母子、父子的离别场景。母亲拭背,父亲叹息,儿子不忍离去而哭泣。上马时反顾满脸泪痕,不愿离家之情溢于言表。这段落展现了中国古代家庭的温馨和对教育的重视。

诗人通过“家虽有田丰岁稀,所得偿公不及私”一句,表达了个人利益与国家赋税之间的矛盾。接着,“况望膻芗事庭闱,结发从学今十期”表明诗人对学习和仕途的渴望以及已经坚持多年的决心。

“始自有志徇孔姬,岂愿从世成依违”一句,显示了诗人对于儒家文化的尊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与世俗观念之间的冲突。高堂华发、暮年待子为光辉,则是对老年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最后,诗人提及三釜之家的安稳以及对二子的期望,这里的“怪其才高所就卑”表达了诗人对于才能与职位不相匹配的感慨。而“今乃语此诚可思”,则是对现实状况的一种无奈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家庭离别以及个人抱负的描写,展现了一名士大夫在寒冷冬日的心境和社会状况。全诗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科举仕途的复杂心理,以及他们对家国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送黄任道歌(其一)

吾门之达兮,尔可款以入兮。

进之不时兮,吾岂不尔待兮。

何后未至兮,前已过之。来犹有望兮,去何胜追。

俯吾著而即兮况堂若室兮,

形式: 古风

送黄莘任道赴扬州主学

子之来兮东之舟,暮不至兮谁牵以留。

子之去兮西之马,朝何亟兮不秣而驾。

驾胡适兮徂扬,扬之郊兮泮之央。

泮之冰兮春之水,泮之莪兮芽茁于涘。

泮之鹭兮洁白以止,泮之土兮除扫不滓。

泮之人兮立以望子,久不可待兮足并以跂。

子未至兮谓奚,子之至兮何以慰之。

招其来而挽其去,纳以宽而不严以恕。

增其长而救厥玷失,培其根而使华以实。

泮之人兮子喜,子先何适兮不夙吾治。

形式: 古风

送僧自总

吾病不喜语,客来但寒暄。

颊舌且不能,况事文字间。

彼总乃吾旧,不见今三年。

一日踏我门,告我将南迁。

问之行所止,其去何由缘。

言方学从师,惜以日月闲。

将求佛所宗,就乞世未传。

浮舟江海波,蹀屣山岳颠。

行方极所到,未可岁月还。

谓余昔同游,当得送以言。

噫佛与吾学,两分不相全。

今余与子遇,无异东西辕。

共憩中道间,邂逅相留连。

我驾志在远,子驱良亦遄。

吾终不尔从,尔终不回旋。

两各剧所勤,相远日益悬。

又出所为文,要我加量铨。

荧荧掇其英,晔晔粲满编。

惜哉不经师,如珠莫钻穿。

虽有可宝资,终以无用捐。

吾观古人书,盖亦不但然。

道德蔼于中,口实助使宣。

岂有拔其根,而望华可搴。

不知源所来,何用其流沿。

人材苟不长,得一且可专。

六经众子文,其治自足观。

身当圣人时,来学浩万千。

独颜才庶几,他固未可肩。

人有老于行,不闻可逃天。

子何不从此,去就异说挛。

弗思自解纵,又欲引世缠。

常观已论徒,耻出妻子前。

彼髡以为羞,尔以为忻欢。

生弃父母养,士得执以鞭。

彼为则遇刑,尔还自称贤。

羞恶所不存,尔说尚何先。

予欲收子身,解去子所牵。

浴以清冷波,佩以兰与荃。

相从中道驱,障塞异道偏。

爱之幸其听,不听诚可怜。

形式: 古风

送赠王平甫

士学何漫漫,近习忘远绍。

文章多自名,谁出得高调。

子才希世珍,拔俗起孤峭。

如解万里骏,不以羁縻要。

篇章缀清新,霞电绚天彯。

夜归借之读,掩纸疑有耀。

洗手脱世尘,飞身就遐眺。

舌骨谁谓朽,死魄如可召。

缩手不愿学,神巧谢人妙。

余材生何偏,日月费吟啸。

收奇欲身名,揽古愿独吊。

平生勇前争,未始却自料。

一日接大敌,说舌忽忘挑。

如秋九磨镜,迫我以丑照。

贪观朝日明,退失两目瞭。

愿假斧斤惠,刻形近天肖。

寄声诚甚勤,献璞定逢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