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寂寂花枝里,草堂唯素琴。
因山曾改眼,见客不言心。
月出溪路静,鹤鸣云树深。
丹砂如可学,便欲住幽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在寂静的花枝之下,拥有一个简朴的草堂,唯一的伴侣是一把素琴,显然这是他与世隔绝的象征。
"因山曾改眼"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体悟,他的目光似乎被大自然所改变,变得更加深远而不凡。"见客不言心"则透露出他虽然接待宾客,但内心的感受却不轻易吐露,保持了一种超然的冷静。
"月出溪路静"写出了夜晚月光下的宁静景象,而"鹤鸣云树深"则增加了几分神秘和远离尘嚣的意境。鹤的鸣叫在云间回荡,使得诗人的山居生活更加添上一层仙境般的氛围。
最后两句"丹砂如可学,便欲住幽林"则是对道家修炼术语的运用,"丹砂"指的是道教中的金丹术,意在追求长生不老。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愿望,那就是像学道那样达到精神上的超脱和物质上的简约,以便永远居住在这幽静的林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几年山里住,已作绿毛身。
护气常稀语,存思自见神。
养龟同不食,留药任生尘。
要问西王母,仙中第几人。
自小信成疏懒性,人间事事总无功。
别从仙客求方法,时到僧家问苦空。
老大登朝如梦里,贫穷作活似村中。
未能即便休官去,惭愧南山采药翁。
转觉人间无气味,常因身外省因缘。
经过独爱游山客,计校唯求买药钱。
重作学官闲尽日,一离江坞病多年。
吟君钓客词中说,便欲南归榜小船。
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
祗于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
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
赖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独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