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

自小信成疏懒性,人间事事总无功。

别从仙客求方法,时到僧家问苦空。

老大登朝如梦里,贫穷作活似村中。

未能即便休官去,惭愧南山采药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自小就养成懒散的习性,世间的事似乎样样都无能为力。
不再向仙人寻求长生之法,偶尔会去寺庙询问佛家的空无观念。
年老体衰步入朝廷就像在梦中,生活贫困在村庄劳作如同农夫。
虽然想辞官归隐,但又舍不得,内心感到惭愧,如同南山采药的老人。

注释

自小:从小就。
信成:形成。
疏懒性:懒散的习性。
仙客:指修道之人或神仙。
方法:长生不老的方法。
苦空:佛教中的空无观念。
老大:年老。
登朝:步入朝廷。
梦里:梦境中。
贫穷:生活贫困。
作活:劳作。
村中:村庄。
休官去:辞官归隐。
惭愧:感到惭愧。
南山采药翁:隐居南山的采药老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淡泊态度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开篇"自小信成疏懒性,人间事事总无功"表明诗人从年轻时就形成了一种认为世事无常、人生无功的哲学思考,这是一种超脱凡尘的心态。紧接着"别从仙客求方法,时到僧家问苦空"则是诗人在寻找心灵的安慰和解脱之道,其中“仙客”与“僧家”象征着对神秘主义和宗教信仰的追求。

中间两句"老大登朝如梦里,贫穷作活似村中"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将功名富贵比喻成梦境,将平淡的生活比作田园牧歌,表达了一种对尘世功利的看破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末尾两句"未能即便休官去,惭愧南山采药翁"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未能彻底放下世俗羁绊、无法像古代隐者那样归隐田园的自责之情。这里的“南山采药翁”是对那种能够远离尘嚣、专心养生和修道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诗人内心的独白,展现了一个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渴望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人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书怀寄元郎中

转觉人间无气味,常因身外省因缘。

经过独爱游山客,计校唯求买药钱。

重作学官闲尽日,一离江坞病多年。

吟君钓客词中说,便欲南归榜小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书怀寄王秘书

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

祗于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

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

赖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独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太白老人

日观东峰幽客住,竹巾藤带亦逢迎。

暗修黄箓无人见,深种胡麻共犬行。

洞里仙家常独往,壶中灵药自为名。

春泉四面绕茅屋,日日唯闻杵臼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冬夕

寒蛩独罢织,湘雁犹能鸣。

月色当窗入,乡心半夜生。

不成高枕梦,复作绕阶行。

回首嗟淹泊,城头北斗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