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院唱酬十一首.次韵吕君兴善寺静轩

自恨寻山计苦迟,年过四十始知非。

小轩迎客如招隐,野鸟窥人自识机。

窗外竹深孤鹤下,阶前菊秀晚蜂飞。

老僧战胜长幽寂,瘦骨缘何未肯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我悔恨自己当初寻找山林的计划太迟,直到四十多岁才明白过来。
小屋像在邀请客人隐居,连野鸟也懂得窥探人的意图。
窗外竹林深深,一只孤鹤降落,阶前菊花盛开,夜晚蜜蜂还在飞舞。
老僧在静寂中胜出,尽管身形消瘦,为何不肯让自己丰满起来。

注释

寻山计:寻找隐居之地的计划。
始知非:开始意识到过去的错误。
小轩:小屋。
招隐:邀请隐居。
野鸟窥人:野鸟似乎能察觉人的动态。
自识机:自行判断人的意图。
竹深:竹林幽深。
孤鹤下:孤鹤降落。
菊秀:菊花盛开。
晚蜂飞:夜晚仍有蜜蜂飞舞。
战胜长幽寂:在长久的寂静中获得胜利。
瘦骨:消瘦的身体。
未肯肥:不愿意变得肥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试院唱酬十一首·次韵吕君兴善寺静轩》中的第四首。诗人以自我反思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年过四十后的感悟和生活环境。首句“自恨寻山计苦迟”表达了对过去未能早些投身山水之志的遗憾,而“年过四十始知非”则流露出对人生经验的深刻体会。

“小轩迎客如招隐”描绘了静轩作为隐居之地,即使在世俗环境中也能保持宁静,仿佛在邀请客人一同体验隐逸的生活。接下来,“野鸟窥人自识机”通过自然景象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诗人对世事洞明的智慧。

“窗外竹深孤鹤下,阶前菊秀晚蜂飞”两句,通过描绘窗外竹林的幽深和阶前菊花的盛开,展现了静轩的清雅与生机,同时借孤鹤和晚飞的蜜蜂寓言人生的孤独与忙碌。

最后,“老僧战胜长幽寂,瘦骨缘何未肯肥”以老僧的形象,表达诗人虽身处静寂之中,但内心坚韧,不因岁月流逝而放弃追求,反而更加清瘦,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坚韧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经历为背景,寓言哲理于自然景色之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和内心的成熟。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金沙台

待罪东轩仅两秋,搉酤事了且夷犹。

奖崇善类询舆论,过访仁贤棹小舟。

契合通家心异姓,情敦同气迈凡流。

金沙台上聊舒乐,即景题诗閤酒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雨中宿酒务

微官终日守糟缸,风雨凄凉夜渡江。

早岁谬知儒术贵,安眠近喜壮心降。

夜深唧唧醅鸣瓮,睡起萧萧叶打窗。

阮籍作官都为酒,不须分别恨南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雨过

东南流注已鸣涧,西北霏微仅敛尘。

人意共怀艰食病,天公那有不仁人。

云移已分贫无福,雩应方知社有神。

田里相望无一舍,终年苦乐会须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驾幸亲贤宅赠随驾诸公

日日南风夜气烦,一声鸣䟆万人看。

禁沟飞水清黄道,凉殿分冰遍从官。

急雨未成昏观阙,微飙稍觉泛和銮。

相看挥汗尘埃里,散发何人旧不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