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

东南流注已鸣涧,西北霏微仅敛尘。

人意共怀艰食病,天公那有不仁人。

云移已分贫无福,雩应方知社有神。

田里相望无一舍,终年苦乐会须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雨过》,描绘了雨后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感受。首句"东南流注已鸣涧",写出了雨后山涧水声潺潺,暗示了雨水充沛;"西北霏微仅敛尘"则描绘了雨势由大转小,空气中尘埃得以净化的情景。

"人意共怀艰食病",诗人关注民生疾苦,表达了人们对粮食短缺和疾病困扰的忧虑;"天公那有不仁人"以反问形式,质疑上天是否对人间苦难视而不见,暗含对公正的期待。

"云移已分贫无福"进一步强调了贫富差距,暗示雨后对于贫者可能只是暂时的缓解;"雩应方知社有神"提到祈雨仪式,认为只有在祈求下雨成功时,人们才会意识到土地神灵的存在。

最后两句"田里相望无一舍,终年苦乐会须匀"表达了诗人希望降雨能均匀分配,让农民们全年都能享受到雨露的恩惠,生活苦乐得以平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雨后的景象,寓言式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公正的期盼。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驾幸亲贤宅赠随驾诸公

日日南风夜气烦,一声鸣䟆万人看。

禁沟飞水清黄道,凉殿分冰遍从官。

急雨未成昏观阙,微飙稍觉泛和銮。

相看挥汗尘埃里,散发何人旧不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临江萧氏家宝堂

高人不解作生涯,唯有中堂书五车。

竹简多于孔氏壁,牙签新似邺侯家。

田园岂是子孙计,青紫今为里巷誇。

富贵早知皆有命,君应未厌十年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南斋独坐

独坐南斋久,忘家似出家。

香烟秾作穗,茶面结成花。

细竹才通径,长松初有槎。

往还真断绝,一一数归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南堂新游花坛二首(其二)

老木不忍伐,横枝宜少除。

根茎渐有托,雨露稍分馀。

生意初无损,开花终自如。

他年诸草木,成就此幽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