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晴望

九陌尽风尘,嚣嚣昼复昏。

古今人不断,南北路长存。

叶落上阳树,草衰金谷园。

乱鸦归未已,残日半前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街道上到处都是风尘,喧闹声中白天接着黄昏。
古往今来人们从未间断,南北的道路一直存在。
上阳宫的树叶纷纷落下,金谷园中的草也凋零枯萎。
乱飞的乌鸦还未完全归巢,夕阳的余晖照在半边窗前。

注释

九陌:指都城中的主要大道。
风尘:比喻战乱或旅途的辛苦、纷乱的世态。
嚣嚣:喧闹的样子。
昼复昏:昼夜交替,也形容时间的流逝。
古今人:历史上至今的所有人。
不断:连续,没有中断。
南北路:泛指所有的道路,也特指人生道路。
长存:长久存在。
叶落:树叶掉落,象征季节更替或朝代兴衰。
上阳树:唐代洛阳皇宫中的上阳宫树木,这里代指皇家园林。
草衰:草木枯萎,同样象征衰败。
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的园林,后成为豪富或繁华的象征。
乱鸦:成群飞舞显得杂乱无章的乌鸦,常用来描绘荒凉或不祥之景。
归未已:还没有全部归巢,暗示动荡不安。
残日:即将落山的太阳,象征衰落或结束。
前轩:房屋的前面部分,这里指诗人所处的位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和古人在长安城外的感慨。开头“九陌尽风尘,嚣嚣昼复昏”写出了一片萧瑟之情,风吹过大地,带起尘埃,日光被遮蔽,显得昏暗不明。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时代的喧嚣。

“古今人不断,南北路长存”表达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行人永远络绎不绝,而南北方向的道路也因此而长久存在。这两句反映出历史的延续性和时间的流逝感,同时也是对人类活动的见证。

“叶落上阳树,草衰金谷园”则具体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上阳树上的叶子纷纷扬落,而金谷园中的草木也渐渐枯萎。这两句通过鲜明的画面,将季节的变换和生命力的消退形象化。

最后,“乱鸦归未已,残日半前轩”则捕捉到了黄昏时分,乌鸦尚在归巢,天色未褪,而太阳已经落到宫殿的前轩。这两句不仅是时间的描写,更是情感和氛围的营造。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时光易逝以及生命消长等深刻主题的思考。

收录诗词(49)

于武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 籍贯:会昌时

相关古诗词

洛阳道

浮世若浮云,千回故复新。

旋添青草冢,更有白头人。

岁暮容将老,雪晴山欲春。

行行车与马,不尽洛阳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客东归

一听游子歌,秋计觉蹉跎。

四海少平地,百川无定波。

共惊年已暮,俱向客中多。

又驾征轮去,东归事若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酂县董明府之任

南北行已久,怜君知苦辛。

万家同草木,三载得阳春。

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

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宿友生林居因怀贾区

绕屋树森森,多栖紫阁禽。

暂过当永夜,微得话前心。

入楚行应远,经湘恨必深。

那堪对寒烛,更赋别离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