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葛工部写华严经成随喜赋诗

如来性海深复深,著书与世湔蓬心。

画沙累土皆佛事,况乃一字能千金。

老郎居尘念不起,法中龙象人师子。

前身智永心了然,结习未空犹寄此。

怪公聚笔如须弥,经成笔尽手不知。

凌云题就韦诞老,愿力所到公何疑。

珠函绣帙芝兰室,护持金刚竦神物。

枯葵应感不足论,毛颖陶泓俱见佛。

形式: 古风

翻译

如来的智慧海洋深不可测,他著书传世洗涤世人的心灵。
即使是画在沙上的佛像和堆积的泥土,也是修行的一部分,更何况一字千金的佛法。
老先生身处尘世却无杂念,如同佛法中的大象和狮子,是人们的导师。
智永大师前世的智慧清晰可见,但旧有的习气还未完全消除,仍寄托在这书法之中。
惊叹您聚精会神写字如须弥山般巍峨,完成经文后手已疲惫却不知疲倦。
您的字迹如凌云之志,韦诞老前辈的作品也无法相比,您的愿力无所畏惧。
珍贵的书籍收藏在芝兰香气的室内,金刚护法般的神圣物品守护着它们。
即使是枯萎的葵花,也难以形容您的才华,毛笔和砚台都见证了您的佛性。

注释

性海:比喻如来的智慧深广无边。
湔:洗涤。
佛事:佛教中的修行活动。
千金:极言文字的宝贵。
居尘:身处世俗。
龙象:比喻高僧大德。
智永:唐代书法家。
结习:旧有的习气。
须弥:佛教中的大山,象征广大。
韦诞老:古代书法家。
愿力:佛教中指修行者的善愿和力量。
珠函绣帙:珍贵的书籍。
金刚:佛教中的护法神。
枯葵:比喻才华枯竭。
毛颖:代指毛笔。
陶泓:古代的砚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对好友葛工部完成《华严经》抄写后的赞美和祝贺之作。诗中首先赞叹如来的智慧深邃,将佛法以文字流传世间,即使是细微如画沙写字,也是佛事的表现,强调文字在佛法中的价值。诗人称葛工部为“法中龙象”,意指他在佛法修行中如同高僧大德,其前生或许有智永那样的智慧。

接着,诗人惊叹葛工部书法技艺高超,如同须弥山般庞大,写完经书后连手都不知疲倦。他提到韦诞老的事迹,暗示葛工部的才华和愿力强大,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在赞美之余,还提及了珍藏经书的环境,如芝兰之室,金刚守护,显示了对佛法的尊重和保护。

最后,诗人认为葛工部的成就超越了枯葵和毛颖(古代的两种书写工具),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佛性的体现。整首诗洋溢着对佛法的敬仰和对葛工部抄经成就的赞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佛教艺术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食笋

竹君家多材,楚楚皆席珍。

成行著锦袍,玉色映市人。

惠然集吾宇,老眼檐光新。

曲生亦税驾,共慰藜藿贫。

不待月与影,三人宛相亲。

可怜管城子,头秃事苦辛。

按谱虽同宗,闻道隔几尘。

诗成聊使写,一笑惊比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食齑

君不见领军家有鞋一屋,相国藏椒八百斛。

士患饥寒求免患,痴儿已足忧不足。

伯龙平生受鬼笑,无钱可使宜见渎。

但当与作谪仙诗,聊复使渠终夜哭。

诗中有味甜如蜜,佳处一哦三鼓腹。

空肠时作不平鸣,却恨忍饥犹未熟。

冰壶先生当立传,木奴鱼婢何足录。

颜生狡狯还可怜,晚食由来未忘肉。

形式: 古风

夏日

赤日可中庭,树影敛不开。

烛龙未肯忙,一步九徘徊。

梦中惊耳鸣,欲觉闻远雷。

屋山奇峰起,攲枕看云来。

变化信难料,转头失崔嵬。

虽然不成雨,风起亦快哉。

槐叶万背白,少振十日埃。

白团岂办此,掷去羞薄才。

蜻蜓泊墙阴,近人故多猜。

墙西岂更热,已去却飞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阴生昼静赋诗得静字

清池不受暑,幽讨起予病。

长安车辙边,有此荷万柄。

是身虽可懒,共寄无尽兴。

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馀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清风不负客,意重百金赠。

聊将两鬓蓬,起照千丈镜。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梁王今何许,柳色几衰盛。

人生行乐耳,诗律已其剩。

邂逅一樽酒,它年五君咏。

重期踏月来,夜半啸烟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