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齑

君不见领军家有鞋一屋,相国藏椒八百斛。

士患饥寒求免患,痴儿已足忧不足。

伯龙平生受鬼笑,无钱可使宜见渎。

但当与作谪仙诗,聊复使渠终夜哭。

诗中有味甜如蜜,佳处一哦三鼓腹。

空肠时作不平鸣,却恨忍饥犹未熟。

冰壶先生当立传,木奴鱼婢何足录。

颜生狡狯还可怜,晚食由来未忘肉。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难道没看见那些将领家中堆满鞋子,相国仓库藏着八百斛花椒。
读书人忧虑的是饥饿寒冷,希望免除这些困苦,而无知的人却为自己的富足而担忧。
伯龙一生被人嘲笑,因为他没有钱财,这样的待遇实在不公。
我只愿为他写下贬谪诗篇,让他整夜哭泣以发泄情绪。
诗中的美妙之处甜如蜜糖,读到精彩处让人忍不住三更半夜还在回味。
空虚的肠胃时常发出不平之鸣,只是遗憾饥饿还未彻底消除。
冰壶先生的故事应当被记录,至于那些木奴鱼婢的事迹无需详述。
颜生虽然狡猾,但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他晚年仍记得对美食的渴望。

注释

领军家:将领的家。
鞋一屋:堆满鞋子。
相国:古代官职。
藏椒八百斛:大量花椒。
士:读书人。
痴儿:无知的人。
伯龙:假名,指某人。
鬼笑:嘲笑。
谪仙诗:贬谪诗。
渠:他。
三鼓腹:深夜肚子饿。
空肠:空虚的肠胃。
忍饥:忍受饥饿。
冰壶先生:代指某位人物。
木奴鱼婢:比喻财产。
狡狯:狡猾。
晚食:晚年。
未忘肉:不忘美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食齑》,以辛辣的比喻和讽刺手法,描绘了社会上贫富悬殊的现象。诗中通过“领军家有鞋一屋,相国藏椒八百斛”这两句,形象地展现出权贵之家的豪奢,与普通士人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痴儿已足忧不足”则讽刺了那些不知满足的权贵,而“伯龙平生受鬼笑,无钱可使宜见渎”则表达了对贫穷文人(伯龙)的同情,暗示他们的才华被忽视。

诗人进一步以“但当与作谪仙诗,聊复使渠终夜哭”表达对不公的无奈,认为只有通过诗歌来发泄不满,让权贵们为之痛心。接下来的诗句“诗中有味甜如蜜,佳处一哦三鼓腹”则揭示了诗歌的力量,虽然生活艰难,但通过文学创作可以找到片刻的慰藉。

然而,“空肠时作不平鸣,却恨忍饥犹未熟”又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平和饥饿的煎熬。最后两句“冰壶先生当立传,木奴鱼婢何足录”暗指真正的价值不在物质财富,而在高尚的人格和才情,而“颜生狡狯还可怜,晚食由来未忘肉”则以颜回的简朴生活为榜样,表达对世俗欲望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辛辣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夏日

赤日可中庭,树影敛不开。

烛龙未肯忙,一步九徘徊。

梦中惊耳鸣,欲觉闻远雷。

屋山奇峰起,攲枕看云来。

变化信难料,转头失崔嵬。

虽然不成雨,风起亦快哉。

槐叶万背白,少振十日埃。

白团岂办此,掷去羞薄才。

蜻蜓泊墙阴,近人故多猜。

墙西岂更热,已去却飞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阴生昼静赋诗得静字

清池不受暑,幽讨起予病。

长安车辙边,有此荷万柄。

是身虽可懒,共寄无尽兴。

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馀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清风不负客,意重百金赠。

聊将两鬓蓬,起照千丈镜。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梁王今何许,柳色几衰盛。

人生行乐耳,诗律已其剩。

邂逅一樽酒,它年五君咏。

重期踏月来,夜半啸烟艇。

形式: 古风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其二)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其一)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蘋,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