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独坐

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

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朝谒久停收剑佩,宴游渐罢废壶觞。

世间无用残年处,祗合逍遥坐道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整理衣襟擦拭净床榻,一瓶秋天的水一炉香。
不论有多少烦恼都要先抛开,直到达到觉悟的境地也要忘记一切。
长久以来不再参与朝见,收起剑佩,渐渐停止宴饮游玩,舍弃酒杯。
世间再无用得上我这残年的地方,只适合逍遥自在地坐在道场中。

注释

整顿:整理。
衣巾:衣袖和头巾。
拂净:擦拭干净。
一瓶秋水:形容清静的生活。
一炉香:烧香,表示虔诚或冥想。
不论:不管。
烦恼:忧虑,困扰。
先须去:必须先抛开。
菩提:佛教用语,指觉悟的境界。
朝谒:古代臣子朝见君主。
久停:长时间停止。
收剑佩:象征放下权力或武职。
宴游:宴请游玩。
渐罢废:逐渐停止。
壶觞:酒杯,代指饮酒。
世间:人世间。
无用残年处:没有适合老年的位置或事务。
祗合:只适合。
逍遥:自由自在。
坐道场:在道场静坐,修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道场内的宁静生活情景。开篇“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两句,展示了修行者的简朴而洁净的居所,以及他们对环境美感的追求。秋水与炉香并置,既是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是心灵宁静的象征。

接着“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两句,则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世间烦恼和个人成就都能超然物外、淡忘自我的境界。这里的“菩提”是佛教术语,指的是觉悟或智慧之树,而“拟忘”则显示了一种对精神层次追求的极致。

下半首“朝谒久停收剑佩,宴游渐罢废壶觞”两句,描绘了修行者放弃世俗功名利禄的生活。这里的“朝谒”指的是朝廷的拜访,“剑佩”、“壶觞”则是官场和宴游生活的象征,而“久停”与“渐罢废”则表明了修行者对此类生活的彻底放弃。

最后,“世间无用残年处,祗合逍遥坐道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看破和超脱,以及对于宁静修行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残年”指的是生命中的晚年,而“逍遥坐道场”则是对心灵自由和精神寄托之所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以及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追求。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销暑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嵩阳观夜奏霓裳

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爱者谁人唯白尹,奏时何处在嵩阳。

回临山月声弥怨,散入松风韵更长。

子晋少姨闻定怪,人间亦便有霓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微之到通州日授馆未安见尘壁间有数行字读之即仆旧诗其落句云渌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然不知题者何人也微之吟叹不足因缀一章兼录仆诗本同寄省其诗乃十五年前初及第时赠长安妓人阿软绝句缅思往事杳若梦中怀旧感今因酬长句

十五年前似梦游,曾将诗句结风流。

偶助笑歌嘲阿软,可知传诵到通州。

昔教红袖佳人唱,今遣青衫司马愁。

惆怅又闻题处所,雨淋江馆破墙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微之重誇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

君问西州城下事,醉中叠纸为君书。

嵌空石面标罗刹,压捺潮头敌子胥。

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

谁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坚顽两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