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之到通州日授馆未安见尘壁间有数行字读之即仆旧诗其落句云渌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然不知题者何人也微之吟叹不足因缀一章兼录仆诗本同寄省其诗乃十五年前初及第时赠长安妓人阿软绝句缅思往事杳若梦中怀旧感今因酬长句

十五年前似梦游,曾将诗句结风流。

偶助笑歌嘲阿软,可知传诵到通州。

昔教红袖佳人唱,今遣青衫司马愁。

惆怅又闻题处所,雨淋江馆破墙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十五年前的经历仿佛在梦中游走,那时我以诗句结交风雅之士。
偶尔借助诗词嘲笑阿谀之人,谁知道这些诗作流传到了远方的通州。
曾经教过美丽的女子吟唱我的诗篇,如今却让穿着青衫的书生感到忧愁。
令人惆怅的是,再次听到那些诗作的地方,是在雨中淋湿的江边破旧馆舍墙头。

注释

十五年:表示时间,十五年前。
风流:指文人墨客,风雅之士。
阿软:此处可能指代软弱或逢迎之人。
通州:地名,古代的一个地方,这里代表远方。
红袖:借代美女。
佳人:美丽的女子。
青衫:古代低级官员或书生的服装,这里代指书生。
司马愁:司马是古代官职,这里借指遭遇困顿的书生。
惆怅:形容心情失落,悲伤。
题处所:指诗作被题写的地方。
江馆:江边的馆舍,可能是诗人回忆中的地点。
破墙头:破败的墙头,暗示环境的荒凉与衰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怀旧之情。诗中“十五年前似梦游”一句,通过“梦游”的比喻,表明时间流逝得非常快,恍如隔世,过去的一切都像是在做梦一样。"曾将诗句结风流"则显示了诗人当年的才华横溢,他的诗作曾经广为传诵,影响甚大。

“偶助笑歌嘲阿软”中的“阿软”是长安妓人之名,她在十五年前与诗人的交往显然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知传诵到通州"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诗作影响力,甚至远播至通州。

“昔教红袖佳人唱”中,“红袖佳人”指的是当时与诗人有交往的女性,可能是歌伎或妓女。"今遣青衫司马愁"则表现了诗人当前的心境,已由欢乐转为忧愁。

“惆怅又闻题处所”表达了诗人听到旧地旧物仍存的复杂情感,而“雨淋江馆破墙头”则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景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哀愁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十五年前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变化后的哀愁和无奈。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微之重誇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

君问西州城下事,醉中叠纸为君书。

嵌空石面标罗刹,压捺潮头敌子胥。

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

谁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坚顽两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微之就拜尚书居易续除刑部因书贺意兼咏离怀

我为宪部入南宫,君作尚书镇浙东。

老去一时成白首,别来七度换春风。

簪缨假合虚名在,筋力销磨实事空。

远地官高亲故少,些些谈笑与谁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想归田园

恋他朝市求何事,想取丘园乐此身。

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消春。

归乡年亦非全老,罢郡家仍未苦贫。

快活不知如我者,人间能有几多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感旧纱帽

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

帽今在顶上,君已归泉中。

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

岐山今夜月,坟树正秋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