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之重誇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

君问西州城下事,醉中叠纸为君书。

嵌空石面标罗刹,压捺潮头敌子胥。

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

谁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坚顽两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你询问关于西州城下的事情,我在酒醉中叠纸为你书写。
崖壁上的石刻像罗刹般矗立,仿佛能压制住潮水,与伍子胥比肩。
即使是神鬼鞭笞它也不动,波涛猛烈拍打又如何。
谁知道太守的心意与此相似,对待坚硬顽固之事都有多余的力量去抵挡。

注释

君:你。
问:询问。
西州城下事:关于西州城下的事情。
醉中:酒醉中。
叠纸为君书:叠纸写信给你。
嵌空石面:崖壁上的空洞石面。
标:矗立像标记。
罗刹:传说中的恶鬼。
压捺:压制。
潮头:潮水的浪头。
敌子胥:与伍子胥相比,伍子胥曾以人力抵挡潮水。
神鬼曾鞭:被神鬼曾经鞭打过。
犹不动:仍然不动。
波涛虽打:即使波涛猛烈拍打。
欲何如:又能怎么样。
谁知:谁知道。
太守:地方的行政长官。
心相似:心意相同。
抵滞:抵挡。
坚顽:坚硬顽固。
两有馀:都有多余的力量。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太守在边疆西州城下,面对险恶的自然和敌对的外族力量,展现了其坚韧不拔、抵抗侵袭的情景。诗中“醉中叠纸为君书”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太守事迹的传达与赞美。而“嵌空石面标罗刹,压捺潮头敌子胥”则形象地描绘了西州城下的险要之处,以及对抗外敌的情景。

“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太守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与无畏。最后,“谁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坚顽两有馀”则揭示出诗人对于这位太守不仅外表坚韧,更有着内在的智慧和余裕的赞赏。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西州城下情景的描绘,以及对太守坚定与智慧的颂扬,展现了边塞将士们的英勇与坚守,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英雄事迹传承的关注和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微之就拜尚书居易续除刑部因书贺意兼咏离怀

我为宪部入南宫,君作尚书镇浙东。

老去一时成白首,别来七度换春风。

簪缨假合虚名在,筋力销磨实事空。

远地官高亲故少,些些谈笑与谁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想归田园

恋他朝市求何事,想取丘园乐此身。

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消春。

归乡年亦非全老,罢郡家仍未苦贫。

快活不知如我者,人间能有几多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感旧纱帽

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

帽今在顶上,君已归泉中。

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

岐山今夜月,坟树正秋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感兴二首(其一)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