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听豪家碧玉歌,云床冰簟落秋河。
月临高阁帘无影,风过回廊幕有波。
屈指尽随云雨散,满头赢得雪霜多。
此时空见清凉影,来伴蛩声咽砌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开篇“曾听豪家碧玉歌,云床冰簟落秋河”两句,通过豪门女子演唱碧玉之歌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清冷高雅的情趣,那些如云般轻盈、如冰般纯净的乐声,如同秋夜中流淌的银河一般,美妙绝伦。
接下来的“月临高阁帘无影,风过回廊幕有波”两句,则描绘了一个月明星稀、风轻帘动的夜晚场景。明亮的月光洒在高耸的阁楼上,却因无人照影显得分外清冷;微风吹过曲折的回廊,虽然看不见波纹,但从飘动的帘幕中可以感受到那隐约的波动。
“屈指尽随云雨散,满头赢得雪霜多”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慨。云雨如同诗人的思绪,四处漂泊,不可预测;而诗人自己,如同树木一般,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在头上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就像满头的雪霜。
最后,“此时空见清凉影,来伴蛩声咽砌莎”两句,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只能看到那些清凉的月影作伴,而蛐蛐的鸣叫声,则如同古代文人的低吟浅唱,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自在飞翔的心境。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夹巷重门似海深,楚猿争得此中吟。
一声紫陌才回首,万里青山已到心。
惯倚客船和雨听,可堪侯第见尘侵。
无因永夜闻清啸,禁路人归月自沈。
岁暮长安客,相逢酒一杯。
眼前闲事静,心里故山来。
池影含新草,林芳动早梅。
如何不归去,霜鬓共风埃。
丛祠一炬照秦川,雨散云飞二十年。
长路未归萍逐水,旧居难问草平烟。
金鞍正伴桐乡客,粉壁犹怀桂苑仙。
何必向来曾识面,拂尘看字也凄然。
煖烟轻淡草霏霏,一片晴山衬夕晖。
水露浅沙无客泛,树连疏苑有莺飞。
自从身与沧浪别,长被春教寂寞归。
回首青门不知处,向人杨柳莫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