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浙东王大夫二首(其一)

出镇当时移越俗,致君何日不尧年。

到来唯饮长溪水,归去应将一个钱。

吟处美人擎笔砚,行时飞鸟避旌旃。

四方皆是分忧寄,独有东南戴二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他出任地方官时移风易俗,让民风变得纯朴,期盼何时能让君王的统治如同尧舜盛世那般美好。
到任后只饮用长溪之水,离任时清廉得仿佛只带走一枚铜钱。
吟诗时有美人捧着笔墨伺候,出行时连飞鸟都似乎在回避他的旌旗。
全国各地的官员都肩负着为国分忧的重任,唯有他在东南地区,更是承担着双重的天大责任。

注释

出镇:指官员离开京城到地方上任职。
越俗:改变当地的风俗习惯。
致君:使君主,此处指辅佐君王。
尧年:比喻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尧是古代圣王。
唯饮:只喝,强调生活简单。
长溪水:泛指清廉简朴的生活方式。
一个钱:形容极其清廉,身无长物。
美人擎笔砚:形容文士风雅,身边有助手侍奉。
飞鸟避旌旃:旌旃指旗帜,形容出行威仪,连飞鸟都避开,显示其威严。
分忧寄:分担国家的忧虑和责任。
戴二天:承担双倍的责任或压力,‘二天’比喻重大的责任。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出行与归来时境遇和心怀的诗。首句"出镇当时移越俗,致君何日不尧年"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希望国君能够早日实现这样的美好年华。"到来唯饮长溪水,归去应将一个钱"则写出了诗人在外游历时的简朴生活,不求奢侈,只需简单的供给。

"吟处美人擎笔砚,行时飞鸟避旌旃"一句,通过对美女执笔砚和飞鸟避旗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文雅气质与高洁情操。接下来的"四方皆是分忧寄,独有东南戴二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或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强调了对某一地方(东南)的特别情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长,既表现了诗人的理想追求,也流露出他对于现实的关切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其二)

王臣夷夏仰清名,领镇犹为失意行。

已见玉璜曾上钓,何愁金鼎不和羹。

誉将星月同时朽,身应山河满数生。

泥滓云霄至悬阔,渔翁不合见公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

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

闲花半落犹迷蝶,白鸟双飞不避人。

树影兴馀侵枕簟,荷香坐久著衣巾。

暂来此地非多日,明主那容借寇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詶故人陈乂都

远别那无梦,重游自有期。

半年乡信到,两地赤心知。

坐久吟移调,更长砚结凘。

文人才力薄,终怕阿戎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詹碏山居

爱此栖心静,风尘路已赊。

十馀茎野竹,一两树山花。

绕石开泉细,穿萝引径斜。

无人会幽意,来往在烟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