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数日方离雪,今朝又出山。
试凭高处望,隐约见潼关。
这是一首描绘出行之景象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开篇“数日方离雪”,即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雪地刚刚消融,这是一个转换的时刻,也是自然更新的一个标志。而紧接着“今朝又出山”则表明诗人再次踏上了旅途,走向新的目的地。
接下来的“试凭高处望”,显示了诗人对周围景色的好奇和渴望,他希望通过登高而望,尽可能多地摄取眼前的风光。最后,“隐约见潼关”则描绘出了一幅朦胧中带着神秘色彩的画面。潼关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在这里被诗人以一种模糊而又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展现出来,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喻了历史文化的深厚。
整首诗通过对出行前后环境变化的描述,以及登高望远所见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旅途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不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暂辞堂印执兵权,尽管诸军破贼年。
冠盖相望催入相,待将功德格皇天。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