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桃花岭潘三姑台

桃花岭上觉天低,人上青山马隔溪。

行到三姑学仙处,还有刘阮二郎迷。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翻译

在桃花岭上感觉天空仿佛更低了,人走在青山上,马却在溪水对岸。
行进到三姑修炼成仙的地方,刘阮二郎也迷失了方向。

注释

桃花岭:地名,可能指有桃花盛开的山岭。
觉天低:形容人在高处感觉天地开阔,天空似乎更低。
人上青山:描绘人行走在青山之上的景象。
马隔溪:说明马匹被溪流阻隔,不能同行。
三姑:传说中的仙女,此处指代修行之地。
刘阮二郎:古代传说中误入仙境的两位农夫。
迷:此处指刘阮二郎因美景而迷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并融入了仙境和历史人物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桃花岭这一地点的深厚情感和丰富想象。

"桃花岭上觉天低" 这一句通过“天低”来表达了一种亲切而又神秘的景象,仿佛在桃花满径的山岭之上,天空似乎更为接近,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人上青山马隔溪" 这一句则描绘了行者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情景。诗中的人物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马隔溪”则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

"行到三姑学仙处," 这里提到的“三姑”即是传说中的潘三姑,她以修炼成仙而著名。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桃花岭不仅仅是一片美丽景色,更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的认识。

"还有刘阮二郎迷" 中的“刘阮二郎”通常指的是历史上的刘晨、阮肇,他们因在桃花源中发现仙境而闻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桃花岭这一地方传说故事的深刻印象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返璞归真的意境。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曲龙山歌(其一)

曲龙丈人冠藕花,其颜色映光明砂。

玉绳金枝有通籍,五岳三山如一家。

遥指丛霄沓灵岛,岛中晔晔无凡草。

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

石台石镜月长明,石洞石桥连上清。

人间妻子见不识,拍云挥手升天行。

摩天截汉何潇洒,四石五云更上下。

下方小兆更拜焉,愿得骑云作车马。

形式: 古风

曲龙山歌(其二)

子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圣人之意有所在。

曲龙何在在海中,石室玉堂窅玲珑。

其下琛怪之所产,其上灵栖复无限。

无风浪顶高屋脊,有风天晴翻海眼。

愿逐刚风骑吏旋,起居按摩参寥天。

凤皇颊骨流珠佩,孔雀尾毛张翠盖。

下看人界等虫沙,夜宿层城阿母家。

形式: 古风

行路难三首(其一)

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砂作饭岂堪食。

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

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行路难,行路难,何处是平道。

中心无事当富贵,今日看君颜色好。

形式: 乐府曲辞

行路难三首(其二)

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

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吕梁之水挂飞流,鼋鼍蛟蜃不敢游。

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行路难,行路难,昔少年,今已老。

前朝竹帛事皆空,日暮牛羊占城草。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