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郡幕黄浚源致官侍母

叔度繇来称吏隐,凤皇台畔动行吟。

八千里外昌黎路,方寸腔中徐庶心。

白发华裾今日合,青山绿笋正秋阴。

阶前戏罢无长物,第说天涯思不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此诗《送郡幕黄浚源致官侍母》由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孝顺之情的赞美与祝福。

首联“叔度繇来称吏隐,凤皇台畔动行吟”,借用了古代名士如叔度(即东汉名臣陈蕃)的典故,以及凤皇台的意象,描绘出友人黄浚源在仕途中的隐逸情怀和对官场的思考,仿佛在凤皇台畔漫步沉吟,流露出其内心深处的矛盾与追求。

颔联“八千里外昌黎路,方寸腔中徐庶心”,运用了地理距离与情感深度的对比,将黄浚源即将前往的昌黎之地与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相联系,暗示了他即将面对的挑战与内心的坚定,如同徐庶(三国时期著名谋士)一样,虽身在官场,但心怀家国,忠诚不渝。

颈联“白发华裾今日合,青山绿笋正秋阴”,通过白发与华裾的对比,象征着岁月的流转与人生的沧桑,同时也预示着黄浚源即将与母亲团聚的美好时刻。而“青山绿笋正秋阴”则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既表现了秋天的季节特征,也暗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母亲的深深挂念。

尾联“阶前戏罢无长物,第说天涯思不禁”,以“阶前戏”比喻日常生活的琐碎与短暂,强调了在忙碌的官场生活中,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难以抑制。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黄浚源的深切关怀与祝福,希望他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不忘家庭,珍惜与母亲相聚的时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黄浚源即将离家赴任的复杂心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友情、亲情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对孝道的深刻颂扬。

收录诗词(550)

林熙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勿逾方先生令惠来据九年始终一节业当通考忽有贾傅之行伤哉贫也去无以为资士论惜之为赋三章聊志遗思(其一)

两袖翩翩拂海烟,清风曾达圣人前。

时逢庚癸无歌雁,政减征求有翼蝉。

奏牍忽当投杼事,束装还欠买舟钱。

君归更作遴名客,九华山头结何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勿逾方先生令惠来据九年始终一节业当通考忽有贾傅之行伤哉贫也去无以为资士论惜之为赋三章聊志遗思(其二)

劳苦天涯只自知,周南留滞岂胜悲。

八千里外神君垒,咫尺碑中幼妇辞。

去国勿惭成子母,归家犹幸引孙儿。

鲤庭十载今朝合,不是门闾独倚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勿逾方先生令惠来据九年始终一节业当通考忽有贾傅之行伤哉贫也去无以为资士论惜之为赋三章聊志遗思(其三)

叶落青梧玉露生,可堪仙吏曳裾行。

百年多事伤心泪,半夜孤舟独语情。

华发只因劳抚字,壮猷何以报承明。

遗家清白真丹诀,不让丝纶五色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别驾魏春寰致政还莆

十载论心意气高,驰驱蜀道佩虔刀。

天涯羁客伤多事,海上思家叹独劳。

四五凤毛饶玉树,三千鹤发啖蟠桃。

清朝诏问壶山隐,十渐何辞解竭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