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方平

绮纨游上国,多作少年行。

二十二词赋,惟君著美名。

童颜且白皙,佩德如瑶琼。

荀氏风流盛,胡家公子清。

有才不偶谁之过,肯即藏锋事高卧。

洛阳草色犹自春,游子东归喜拜亲。

漳水桥头值鸣雁,朝歌县北少行人。

别离斗酒心相许,落日青郊半微雨。

请君骑马望西陵,为我殷勤吊魏武。

形式: 古风

翻译

华丽的纨绔子弟游历京城,常以少年豪情行径闻名。
众多才子中,只有你凭借出众的诗词才华留下了美名。
你的容颜依旧如孩童般青春白皙,品德如同美玉般珍贵。
荀家子弟风流倜傥,胡家公子清雅脱俗。
有才华却未逢伯乐,这究竟是谁的过错?你不愿隐藏锋芒,甘愿闲居。
洛阳草木依然春意盎然,游子东归,满心欢喜去拜见亲人。
在漳水桥头,正巧遇见大雁鸣叫,朝歌县北行人稀少。
离别之际,我们以斗酒相许,夕阳下青郊细雨蒙蒙。
请你策马前往西陵,代我深情地凭吊魏武帝。

注释

绮纨:华丽的纨绔子弟。
游:游历。
少年行:少年豪情的行为。
词赋:诗词才华。
著美名:留下美名。
童颜:孩童般的容颜。
白皙:皮肤白皙。
佩德:品德。
瑶琼:美玉。
荀氏:荀家。
胡家公子:胡家的公子。
不偶:未逢伯乐。
过:过错。
藏锋:隐藏锋芒。
高卧:闲居。
洛阳草色:洛阳的春草。
东归:向东回家。
漳水桥:漳水边的桥。
鸣雁:鸣叫的大雁。
斗酒:一斗酒。
心相许:心意相通。
落日:夕阳。
微雨:小雨。
西陵:西陵墓地。
吊魏武:凭吊魏武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即将离别的场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开篇“绮纨游上国,多作少年行”两句,既是对出发地点的描写,也是对游子的状态的刻画。接着,“二十二词赋,惟君著美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期许。

“童颜且白皙,佩德如瑶琼”两句,用以形容友人的气质和品德,既有外在的美丽,也有内在的德行。随后的“荀氏风流盛,胡家公子清”则是对友人家族背景的点缀,显示出其家族的文化底蕴与高贵身份。

诗中,“有才不偶谁之过,肯即藏锋事高卧”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才能和未来前景的肯定,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隐退世俗的生活态度。紧接着,“洛阳草色犹自春,游子东归喜拜亲”写出了诗人对故乡春色的怀念,以及游子归来的欢乐心情。

“漳水桥头值鸣雁,朝歌县北少行人”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的自然景象和稀疏的人影,营造出一种清寂的氛围。而“别离斗酒心相许,落日青郊半微雨”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别离场景的情感预演,以及在这别离情愫中所共享的誓言和记忆。

最后,“请君骑马望西陵,为我殷勤吊魏武”是诗人对友人的请求,希望他能骑马远眺西陵,同时也是一种深切的怀念之情,通过吊唁古代名将以表达自己对于友谊和历史的缅绵情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送刘四

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

九岁能属文,谒帝游明光。

奉诏赤墀下,拜为童子郎。

尔来屡迁易,三度尉洛阳。

洛阳十二门,官寺郁相望。

青槐罗四面,渌水贯中央。

听讼破秋毫,应物利干将。

辞满如脱屣,立言无否臧。

岁暮风雪暗,秦中川路长。

行人饮腊酒,立马带晨霜。

生事岂须问,故园寒草荒。

从今署右职,莫笑在农桑。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刘四赴夏县

九霄特立红鸾姿,万仞孤生玉树枝。

刘侯致身能若此,天骨自然多叹美。

声名播扬二十年,足下长途几千里。

举世皆亲丞相阁,我心独爱伊川水。

脱略势利犹埃尘,啸傲时人而已矣。

新诗数岁即文雄,上书昔召蓬莱宫。

明主拜官麒麟阁,光车骏马看玉童。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

扶南甘蔗甜如蜜,杂以荔枝龙州橘。

赤县繁词满剧曹,白云孤峰晖永日。

朝持手板望飞鸟,暮诵楞伽对空室。

一朝出宰汾河间,明府下车人吏闲。

端坐讼庭更无事,开门咫尺巫咸山。

男耕女织蒙惠化,麦熟雉鸣长秋稼。

明年九府议功时,五辟三徵当在兹。

闻道桐乡有遗老,邑中还欲置生祠。

形式: 古风

送刘昱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形式: 古风

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