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尊师

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

云中采药随青节,洞里耕田映绿林。

直上烟霞空举手,回经丘垄自伤心。

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向南深入商山的松树林,溪流潺潺石床阴凉。
在云雾缭绕中采药随着青翠竹节,洞穴里耕田映照着绿色的林木。
直上仙气弥漫处只能空挥手,返回时经过田野使我内心悲伤。
武陵的花草树木想必依然茂盛,希望能和渔人再次探寻那片秘境。

注释

南:方位词,指南方。
商山:古代山脉名,位于今陕西商洛地区。
松路:松树覆盖的道路。
石床:石头铺成的床或休息处。
溪水:小溪流水。
昼阴阴:白天阴暗。
云中:云雾之中。
青节:青翠的竹节,象征高洁。
洞里:山洞内部。
绿林:绿色的树林。
烟霞:云雾和日出或日落的霞光,常指仙境。
空举手:徒然伸出手,表示无法触及。
丘垄:田野上的小山丘和沟壑。
伤心:内心感到悲伤。
武陵:古地名,泛指桃花源。
花木:各种花草树木。
更一寻:再寻找一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南入商山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自然和隐居生涯的赞美。"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两句设置了幽深静谧的山林环境,松树和溪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云中采药随青节,洞里耕田映绿林"表明道士在云雾缭绕的高处寻找草药,在洞穴中耕种田地,这些动作不仅是生计上的需要,也蕴含着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直上烟霞空举手,回经丘垄自伤心"则展现了道士在山中修炼的景象,举手触及云霄之中的虚无缥缈,又在丘陵间徘徊思念,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表达了诗人希望长久居住在这片美丽的山林之中,与捕鱼的人再次相遇,共同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好。这不仅是对现实环境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和隐逸精神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情的抒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于超脱红尘、归隐山林的向往。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送从兄赴洪州别驾兄善琴

援琴兼爱竹,遥夜在湘沅。

鹤舞月将下,乌啼霜正繁。

乱流喧橘岸,飞雪暗荆门。

佐郡无辞屈,其如相府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从叔赴洪州

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

王粲名虽重,郗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

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元晟归江东旧居

泽国舟车接,关门雨雪乖。

春天行故楚,夜月下清淮。

讲易居山寺,论诗到郡斋。

蒋家人暂别,三路草连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送友人

闻说湘川路,年年古木多。

猿啼巫峡夜,月照洞庭波。

穷海人还去,孤城雁与过。

青山不同赏,来往自蹉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