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杏山阮氏高居

仙翁得仙朝玉皇,当时种杏盈山冈。

传闻落英堰流水,每到三月溪泉香。

白云霏霏出幽谷,独鹤沉沉唳乔木。

寒潭深处睡蟠龙,灵草芳时跃青鹿。

丈人何年居此间,诜诜孙子如芝兰。

抱才求进十五六,亦有随计乡书还。

步兵傲世逸千载,谁道风流至今在。

软炊玉粒烹黄鸡,客子虽多竟相待。

我爱长吟登好山,到此便欲辞尘寰。

可能筑室辄延我,为君鍊熟黄金丹。

丹成大笑分一粒,坐令绿发回朱颜。

浮生百岁不早悟,日月扰扰空循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翁在杏山上的隐居生活,充满了神秘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仙翁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首句“仙翁得仙朝玉皇”,开篇即点明了仙翁的身份和追求,暗示其非凡脱俗的境界。接着“当时种杏盈山冈”一句,不仅描绘了仙翁的居住环境,也暗含着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随后,“传闻落英堰流水,每到三月溪泉香”通过想象中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杏山的清幽与生机。

“白云霏霏出幽谷,独鹤沉沉唳乔木”两句,以白云、鹤鸟等意象,展现了仙翁所在之地的静谧与高远。而“寒潭深处睡蟠龙,灵草芳时跃青鹿”则通过龙、鹿等象征性生物,进一步强调了这片土地的神秘与生命力。

接下来,“丈人何年居此间,诜诜孙子如芝兰”两句,表达了对仙翁及其家族世代传承的美好祝愿。而“抱才求进十五六,亦有随计乡书还”则透露出仙翁在追求个人理想与回归家庭之间的心境转折。

“步兵傲世逸千载,谁道风流至今在”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赞扬了仙翁的超凡脱俗与风度。最后,“软炊玉粒烹黄鸡,客子虽多竟相待”一句,展现了仙翁热情好客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质朴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学思考的隐居世界,表达了对自然、生活与理想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铜山寺

田塍行尽苍山转,溪水滔滔晴曝练。

马蹄怯石鞭不行,十步九蹶令人倦。

黄昏到寺亟就榻,山僧苦来邀我饭。

香粳新炊野菜肥,一饱令人百忧散。

篆香欲尽象灯暗,林声敲敲苦霜霰。

暂来福地能清虚,何用致身居诤谏。

形式: 古风

隐静寺(其一)

门横大溪溪净碧,人不捕鱼鱼稳潜。

哀猿长啸雾垂地,饥虎一声风动帘。

金仙像古苔藓剥,铁磬夜敲规矩严。

道师达性傲时辈,不信书生来养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隐静寺(其二)

碧霄峰下车轮停,道师未返谁逢迎。

山云情着雨正急,春水满田人不耕。

饥虎啸风大石裂,倦鸟唤雏深涧鸣。

客心欲去且复止,坐饱香饭馀何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浮丘观

仙翁得仙二千载,沧海变田田变海。

浮丘却接番禺西,鐏迹蒿痕至今在。

朱明之门敲不应,荆榛满地谁重兴。

史君举意要卜筑,楼观矗云如化城。

李白骑鲸下蓬岛,嫦娥洗月来沧溟。

相逢且劝百壶酒,蟠桃结实何时成。

史君自有神仙骨,往往前身寻旧物。

手探树穴求玉环,肩拍洪崖犹彷佛。

更提椽笔挥长篇,至理直欲追玄元。

行当跨凤返金阙,回首番禺空紫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