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史曲

弄玉秦家女,箫史仙处童。

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

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

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

翻译

弄玉是秦家的女儿,箫史是居住在仙境的童子。
他们来时正值满月如兔般明亮,离开后凤凰栖息的楼台变得空荡荡。
会心的微笑时隐时现,悠扬的箫声虽哽咽却连绵不绝。
期待着那红粉佳人,一同飞升到紫色的云烟之中。

注释

弄玉:古代传说中的女子,秦穆公之女,擅长吹箫。
秦家女:指秦国皇族的女儿。
箫史: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擅长吹箫,与弄玉结为夫妇。
仙处童:住在仙境的童子,指箫史。
兔月满:像满月一样圆润,古人常以月亮比喻美女,这里也可能指满月之夜。
凤楼:华丽的楼阁,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居所,这里指弄玉的住处。
空:空旷,无人,表示离别的凄凉。
密笑:含蓄的微笑,微微一笑。
开还敛:笑容时而展开又时而收敛,形容心情复杂。
浮声:悠扬的声音,这里指箫声。
咽更通:声音虽有哽咽却能持续畅通,形容箫声美妙且情感丰富。
相期:期待,期望。
红粉色:指美丽的容颜,也可直接理解为红色的花朵,象征美好的事物。
飞向:升腾,飞升,比喻超脱世俗。
紫烟中:紫色的烟雾之中,通常象征仙境或神秘的高远之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弄玉的秦家女子与一位仙童之间的爱情故事。开篇即以"箫史仙处童"四字,点出了仙童超凡脱俗的地位,同时也暗示了他与世隔绝的特性。接着"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他们相聚时光明亮如同满月,而分别后留下的却是空荡荡的凤楼,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传递了一种美好而又短暂的爱情感受。

"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弄玉女子在与仙童相处时的神态,她的笑容是那么含蓄而深沉,每一次微笑都是对心中所思所感的流露。"浮声咽更通"则进一步渲染了她声音中的柔美和情感的深度。

最后两句"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表达了弄玉女子与仙童之间的情感约定,她希望自己的心意如同那飘逸的紫烟一般,能够随着仙童飞升到那个神秘而美好的世界里。这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爱情永恒和超脱世俗束缚的一种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关于爱与仙境的幻想故事,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之恋的追求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静卧栖霞寺房望徐祭酒诗

绝俗俗无侣,修心心自斋。

连崖夕气合,虚宇宿云霾。

卧藤新接户,欹石久成阶。

树声非有意,禽戏似忘怀。

故人市朝狎,心期林壑乖。

唯怜对芳杜,可以为吾侪。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骢马驱

长城兵气寒,饮马讵为难。

暂解青丝辔,行歇镂衢鞍。

白登围转急,黄河冻不乾。

万里朝飞电,论功易走丸。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横吹曲

箫声凤台曲,洞吹龙钟管。

镗鎝渔阳掺,怨抑胡笳断。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旱]韵

燕燕于飞

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

衔花弄藿蘼,拂叶隐芳菲。

或在堂间戏,多从幕上飞。

若作仙人履,终向日南归。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