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于飞

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

衔花弄藿蘼,拂叶隐芳菲。

或在堂间戏,多从幕上飞。

若作仙人履,终向日南归。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翻译

二月里春光明媚,一双燕子在整理它们的羽毛。
它们口含花朵嬉戏在藤蔓间,轻轻掠过叶片隐藏在芬芳之中。
有时候在厅堂里嬉戏打闹,更多时候则从帘幕上飞翔而过。
它们像是仙人的鞋子般轻盈,最终总会向着南方温暖之地归去。

注释

二月:农历的第二个月,春季时节。
春晖晖:形容春天阳光明媚的样子。
双燕:一对燕子,常指春天的使者。
理毛衣:整理羽毛,准备迎接春天或筑巢。
衔花:用嘴叼着花,这里是形容燕子嬉戏的场景。
弄藿蘼:藿蘼指藤蔓类植物,这里是说燕子在花间藤蔓中玩耍。
拂叶:轻轻触碰树叶。
隐芳菲:隐藏在芳香浓郁的花草之中。
堂间:房屋的正厅,这里指家中的内部空间。
戏:玩耍,嬉戏。
幕上:帘幕之上,暗示燕子在家中自由飞翔的情景。
仙人履:比喻燕子飞行轻盈如同仙人行走。
日南:古代指中国南部边远地区,这里泛指温暖的南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景象,通过对燕子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感受和欣赏。诗中“二月春晖晖”直接点出了时节,是初春时分,阳光明媚。接着“双燕理毛衣”,则是借用燕子整理羽毛的动作来形象地表达春天万物更新换代的景象。燕子的毛衣在这里不仅是外观上的整洁,更寄托着生机勃发之意。

“衔花弄藿蘼,拂叶隐芳菲”进一步展开了燕子在春日中的活跃场景。燕子衔着花朵,在细小的植物间穿梭自如,这不仅展示了它们的生活状态,也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发的画面。“拂叶隐芳菲”则表明即便是在轻拂树叶之际,春天的芬芳气息也无处不在。

“或在堂间戏,多从幕上飞”则将燕子的活泼形象与室内空间相结合,通过它们在厅堂之间穿梭、幕帘上下翻飞的动态,传递出一种生趣盎然之感。这里的“堂间”和“幕上”,构成了一个温馨的家居环境,让人感到诗中的生活氛围是那么的安逸与祥和。

最后两句,“若作仙人履,终向日南归”,则赋予燕子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里的“仙人履”指的是轻盈无痕,如同仙人般在尘世间行走不留足迹。而“终向日南归”,则暗示了燕子的自然本能,即便是在自由自在地穿梭之间,依旧会随着太阳的光线向着温暖的地方飞去。这两句诗,不仅映射出诗人对燕子天性中追求温暖和光明的理解,也象征着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轻盈优雅的笔触,通过描绘燕子的生动活泼,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初春时节的生机与美丽,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喜爱。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衡州九日诗

秋日正凄凄,茅茨复萧瑟。

姬人荐初酝,幼子问残疾。

园菊抱黄华,庭榴剖珠实。

聊以著书情,暂遣他乡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赠洗马袁朗别诗

贾谊登朝日,终军对奏年。

校文升广内,抚剑入崇贤。

奇才殊艳逸,将别更留连。

驱车命铙管,拱坐面林泉。

池寒稍下雁,木落久无蝉。

露浸山扉月,霜开石路烟。

高谈无与慰,迟尔报华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

輶轩通八表,旌节骛三秦。

听歌酬敏对,继好伫行人。

贺生思沈郁,萧弟学纷纶。

共有笔端誉,皆为席上珍。

离群徒悄悄,征旅日駪駪。

黄河分太史,一曲悲千里。

海内平生亲,中朝流寓士。

痛哉悯梁祚,于焉三十祀。

钟仪絷不归,盛宪非何已。

陇头心断绝,尔为参生死。

回首望长安,犹如蜀道难。

函关分地轴,华岳接天坛。

行旃方境逝,去棹舣江干。

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

翔鸥方怯冻,落雁不胜弹。

辉辉盛王道,时务婴疲老。

九流倦耳目,十年变怀抱。

何以敦歧路,凄然缀辞藻。

江南有桂枝,塞北无萱草。

斗酒未为别,垂堂深自保。

形式: 古风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其一)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暮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