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崔风子

崔风不风人莫测,只恐时人问消息。

子闻妙道今几年,百刻光阴贯今昔。

天柱峰头独看月,火里青龙产芽雪。

屋上无霜春势强,十二危楼电光彻。

剑潭居士心相从,何时遂扣逍遥翁。

自知心骨异凡物,岂愿老死浮生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名为《赠崔风子》。诗中以崔风为对象,通过描绘其神秘莫测的形象和对妙道的深刻领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情怀。

首句“崔风不风人莫测”,开篇即以“风”与“不风”形成对比,暗示崔风的独特性,让人难以揣摩其行止。接着“只恐时人问消息”,进一步强调了崔风的神秘,似乎预示着他的存在对于世人而言是难以理解的。

“子闻妙道今几年,百刻光阴贯今昔”两句,表明崔风对妙道的领悟已非一朝一夕,而是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和感悟,使得时间在他眼中仿佛被拉长或缩短,跨越了古今。

“天柱峰头独看月,火里青龙产芽雪”描绘了崔风在自然界的独特体验,他独自站在天柱峰顶,仰望明月,同时又仿佛在火焰之中看到青龙孕育出雪花,这种景象既神秘又富有哲理,象征着他在精神世界中的独特见解和领悟。

“屋上无霜春势强,十二危楼电光彻”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崔风内心世界的强大与光明,即使在严寒的冬日,屋上也无霜,春意盎然;而十二层高楼之上,电光闪耀,照亮了整个夜空,寓意着他精神世界的光明与深远。

最后,“剑潭居士心相从,何时遂扣逍遥翁”表达了诗人对崔风的敬仰之情,希望有朝一日能与之交流,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自知心骨异凡物,岂愿老死浮生中”则是崔风对自己独特精神追求的自我肯定,他不愿在平凡中度过一生,而是渴望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与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崔风形象的描绘和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贻李道士

道士初来鹤衣白,无事猖狂走南北。

偶得秘诀烟霞间,鬼谷先生眼睛碧。

谓我当接王公谈,且与天庭二分术。

傥来已感仙翁灵,占梦梦中宜自惊。

妙光照物乃是道,结庐归去南山青。

形式: 古风

琴轩

声音求我皆邪道,有琴可听非深造。

无弦弦上声无声,世间此曲今何人。

形式: 古风

仙会楼

金碧峥嵘演山脚,合有云骈下寥廓。

自嗟本是烟霞翁,一念人间已知错。

闻说楼成归思浓,想见群真多绰约。

水虎火龙方得传,看破浮生岂能缚。

夜深时独倚栏干,谁见金花当面落。

此道既与群真同,虽隔霄壤常相通。

演客千载无遗踪,伫闻杖履来相从。

形式: 古风

读王黄州游官篇

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

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

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

隐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