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名为《赠崔风子》。诗中以崔风为对象,通过描绘其神秘莫测的形象和对妙道的深刻领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情怀。
首句“崔风不风人莫测”,开篇即以“风”与“不风”形成对比,暗示崔风的独特性,让人难以揣摩其行止。接着“只恐时人问消息”,进一步强调了崔风的神秘,似乎预示着他的存在对于世人而言是难以理解的。
“子闻妙道今几年,百刻光阴贯今昔”两句,表明崔风对妙道的领悟已非一朝一夕,而是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和感悟,使得时间在他眼中仿佛被拉长或缩短,跨越了古今。
“天柱峰头独看月,火里青龙产芽雪”描绘了崔风在自然界的独特体验,他独自站在天柱峰顶,仰望明月,同时又仿佛在火焰之中看到青龙孕育出雪花,这种景象既神秘又富有哲理,象征着他在精神世界中的独特见解和领悟。
“屋上无霜春势强,十二危楼电光彻”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崔风内心世界的强大与光明,即使在严寒的冬日,屋上也无霜,春意盎然;而十二层高楼之上,电光闪耀,照亮了整个夜空,寓意着他精神世界的光明与深远。
最后,“剑潭居士心相从,何时遂扣逍遥翁”表达了诗人对崔风的敬仰之情,希望有朝一日能与之交流,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自知心骨异凡物,岂愿老死浮生中”则是崔风对自己独特精神追求的自我肯定,他不愿在平凡中度过一生,而是渴望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与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崔风形象的描绘和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