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满庭萧飒皆凡木,岂得飕飗似石溪。
雪夜枝柯疑画出,月中长短共人齐。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来被鹤栖。
却向旧山寻得处,白云根蕟觅应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满庭萧飒皆凡木,岂得飕飗似石溪”两句,通过对比常见树木与特别如石溪般坚硬的小松,表达了诗人对于非凡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接着“雪夜枝柯疑画出,月中长短共人齐”写出了小松在雪夜中的静谧景象,以及它在月光下的挺拔姿态。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来被鹤栖”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担忧,以及担心小松未来可能遭受外界影响的担忧。这里的“干天及”是希望能够永远保持纯净无暇,“秋来被鹤栖”则是对未来的某种预感,鹤在此象征着孤独和超脱。
最后两句“却向旧山寻得处,白云根蕟觅应迷”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自然、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旧山”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或熟悉的地方,“白云根蕟觅应迷”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松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个人理想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不详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为道常日损,尊师修此心。
挂肩黄布被,穿发白蒿簪。
符札灵砂字,弦弹古素琴。
囊中曾有药,点土亦成金。
处士例营营,惟君纵此生。
闲能资寿考,健不换公卿。
药圃妻同耨,山田子共耕。
定知丹熟后,无姓亦无名。
到来常听说清虚,手把玄元七字书。
仙籍不知名姓有,道情惟见往来疏。
已能绝粒无饥色,早晚休官买隐居。
便欲去随为弟子,片云孤鹤可相于。
街西静观求居处,不到权门到寺频。
禁掖人知连状荐,国庠官满一家贫。
清仪称是蓬瀛客,直气堪为谏诤臣。
自顾无成年渐长,报恩惟愿杀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