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新栽小松

满庭萧飒皆凡木,岂得飕飗似石溪。

雪夜枝柯疑画出,月中长短共人齐。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来被鹤栖。

却向旧山寻得处,白云根蕟觅应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庭院中满是寻常树木,怎能有如石溪般风声萧瑟?
雪夜里树枝仿佛出自画中,月光下它们与人的高度相当。
不知何时能直插云霄,恐怕到秋天只能让鹤鸟栖息。
我回到那片旧山寻找,茫茫白云深处恐怕连我自己都会迷失。

注释

满庭:整个庭院。
萧飒:形容风声凄凉。
凡木:普通的树木。
岂得:怎能。
飕飗:形容风声。
石溪:比喻风声清越。
雪夜:下雪的夜晚。
枝柯:树枝。
疑画出:好像从画中走出来。
月:月亮。
长短:高低。
共人齐:与人一样高。
未知:不知道。
何日:何时。
干天:直入云霄。
恐:恐怕。
鹤栖:鹤鸟栖息。
旧山:过去的山。
寻得处:寻找的地方。
白云根蕟:白云深处。
觅:寻找。
应迷:可能迷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满庭萧飒皆凡木,岂得飕飗似石溪”两句,通过对比常见树木与特别如石溪般坚硬的小松,表达了诗人对于非凡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接着“雪夜枝柯疑画出,月中长短共人齐”写出了小松在雪夜中的静谧景象,以及它在月光下的挺拔姿态。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来被鹤栖”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担忧,以及担心小松未来可能遭受外界影响的担忧。这里的“干天及”是希望能够永远保持纯净无暇,“秋来被鹤栖”则是对未来的某种预感,鹤在此象征着孤独和超脱。

最后两句“却向旧山寻得处,白云根蕟觅应迷”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自然、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旧山”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或熟悉的地方,“白云根蕟觅应迷”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松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个人理想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40)

刘得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赠王尊师

为道常日损,尊师修此心。

挂肩黄布被,穿发白蒿簪。

符札灵砂字,弦弹古素琴。

囊中曾有药,点土亦成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赠陶山人

处士例营营,惟君纵此生。

闲能资寿考,健不换公卿。

药圃妻同耨,山田子共耕。

定知丹熟后,无姓亦无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敬晊助教二首(其一)

到来常听说清虚,手把玄元七字书。

仙籍不知名姓有,道情惟见往来疏。

已能绝粒无饥色,早晚休官买隐居。

便欲去随为弟子,片云孤鹤可相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赠敬晊助教二首(其二)

街西静观求居处,不到权门到寺频。

禁掖人知连状荐,国庠官满一家贫。

清仪称是蓬瀛客,直气堪为谏诤臣。

自顾无成年渐长,报恩惟愿杀微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