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游重云

久厌尘笼万虑昏,喜寻泉石暂清神。

目劳足倦深山里,犹胜低眉对俗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程颢所作的《草堂·游重云》。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远离尘世、亲近自然的体验,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首句“久厌尘笼万虑昏”,诗人以“久厌”二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长时间生活在尘世的束缚中,内心充满了纷扰与困惑。这里的“尘笼”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束缚与压力,而“万虑昏”则强调了内心的混乱与疲惫。

次句“喜寻泉石暂清神”,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困扰之后,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泉石。这里的“喜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渴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暂清神”则暗示了这种内心的平静只是暂时的,但足以让诗人得到片刻的解脱。

第三句“目劳足倦深山里”,进一步描述了诗人深入山林的场景。这里的“目劳足倦”不仅指身体上的劳累,也包含了精神上的疲惫。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仍然感到比面对世俗之人时更为轻松自在。

最后一句“犹胜低眉对俗人”,诗人将自己与世俗之人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深深喜爱。这里的“低眉”既是对世俗的低头,也是对现实无奈的妥协,而诗人宁愿选择在深山中目劳足倦,也不愿低眉屈服于世俗的压力。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疏离感和对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70)

程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学者称明道先生。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字:伯淳
  • 籍贯:洛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32-1085

相关古诗词

草堂.长啸洞北回望大顶如列屏幛比到山前却不见盖为仙掌所蔽

行尽重云几曲山,回头方见碧峰寒。

天将仙掌都遮断,元恐尘中俗眼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草堂.凌霄三峰

长啸岩东古寺前,三峰相倚势相连。

偶逢云静得见日,若有路通须近天。

阴吹响雷生谷底,老松如箸见崖颠。

结根不得居平地,犹与莲花远比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草堂.云际山

南药东边白阁西,登临身共白云齐。

上方顶上朝来望,陡觉群峰四面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草堂.下山偶成

襟裾三日绝尘埃,欲上篮舆首重回。

不是吾儒本经济,等闲争肯出山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