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七日四鼓梦与孺人在宫庭谢恩至尊令小黄门宣谕曰今日社与卿喜此佳辰便可作诗进来枕上口占

同谒未央殿,共沾明主恩。

冕旒亲日月,蹈舞荷乾坤。

龙尾三重峻,螭头几级尊。

德音欣社日,抚语走黄门。

阴会皆如实,阳开不复存。

空馀破窗月,流影到床垠。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一同拜见未央殿,共享皇帝的恩泽。
皇冠上的冕旒象征日月,舞蹈中承载天地的重任。
龙尾高高在上,螭头台阶层层显赫尊贵。
在社日听到美德之言,亲切的话语穿过黄门传开。
阴暗的秘密都已揭示,光明的一面不再保留。
只剩破窗透进月光,光影洒满床边的角落。

注释

未央殿:汉代宫殿名。
冕旒:古代帝王皇冠上的装饰物。
蹈舞:舞蹈以示敬意。
荷:承担。
乾坤:天地。
龙尾:比喻皇权。
螭头:宫殿阶梯上的装饰。
尊:尊贵。
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黄门:宫廷侍卫。
阴会:秘密会议。
阳开:公开的事物。
复存:再次存在。
破窗月:月光透过破窗。
床垠:床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五月十七日四鼓梦与孺人在宫庭谢恩至尊令小黄门宣谕曰今日社与卿喜此佳辰便可作诗进来枕上口占》。诗中描绘了梦境中的场景,诗人与妻子在未央殿接受皇帝的恩典,感受到皇恩浩荡。他们如同日月星辰般亲近君主,参与盛典舞蹈,地位显赫。龙尾和螭头的装饰象征着宫殿的庄重和尊贵,皇帝的仁德如同社日的喜庆,让人心生感激。然而,梦境醒来后,这些景象只剩下月光洒在破窗上的流影,成为床边的回忆。整首诗通过梦境表达了对皇恩的敬畏和家庭生活的温馨情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五月十三日大水

谁知山中水,忽向舍外流。

谁知门前路,已通溪中舟。

穷蛇上竹枝,聚蚓登阶陬。

我家地势高,四顾如湖滮。

浮萍穿篱眼,断葑过屋头。

官吏救市桥,停车当市楼。

应念此中居,望不辩马牛。

危湍泻天河,漫漫无汀洲。

群蛙正得时,日夜鸣不休。

戢戢后池鱼,随波去难留。

扬鬐虽自在,江上多网钩。

纷纭闾里儿,踊跃竞学泅。

吾慕孔宣父,有意乘桴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五月十日雨中饮

梅天下梅雨,绥绥如乱丝。

梅生独抱愁,四顾无与期。

妻孥解我意,草草陈酒卮。

槛外百竿竹,新笋高过之。

竹色入我酒,变作青琉璃。

一饮眼目光,再饮言语迟。

三饮颓然兀,左右叹我衰。

有鸟从东来,引头闯深枝。

发声醒我醉,提壶美无疑。

典衣不直钱,唯是布与絺。

安得如古人,车傍挂鸱夷。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五倩篇

倩然五蛾眉,妙曲动金弦。犀椎玉铃铃,龙拨雷??。

响急能愈静,意闲情常专。

主人昔结客,一醉百金捐。

观涛来吴都,遇我泗水边。

夜饮向明月,非同闻邻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亢阳和欲行舟者

春秋书闵雨,乃见先王制。

有意在黎民,山川无不祭。

今者望云霓,青天绝纤翳。

为坛割舒雁,盘血陈水汭。

于时颇精虔,奠爵必亲涚。

向夕有微阴,扫然还复霁。

吾闻先儒言,阳骄不能闭。

此时系穹旻,己力安所诣。

宣王云汉诗,曾不鉴上帝。

恨无奡荡舟,空自思跃蜧。

形式: 古风 押[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