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垆曲

青帘卖酒肆,居傍锦城陬。

涤器何曾耻,当垆不解羞。

桃花红映面,杨叶翠侵眸。

多谢来沽客,寻常醉即休。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当垆曲》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酒肆中的场景与人物情感。

首句“青帘卖酒肆,居傍锦城陬”,以“青帘”这一传统意象开篇,形象地勾勒出酒肆的外观,暗示了其所在位置的繁华与热闹。“居傍锦城陬”则点明了酒肆靠近繁华都市一角,预示着这里将是故事发生的地方。

接下来,“涤器何曾耻,当垆不解羞”两句,通过酒肆中洗刷酒具的仆人和在柜台前卖酒的女子(“当垆”指的就是女子在柜台前卖酒)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不畏世俗偏见、自尊自爱的形象。这里的“何曾耻”和“不解羞”并非真的表示羞耻或耻辱,而是强调了他们的自信与坚守,体现了底层劳动者的尊严与乐观精神。

“桃花红映面,杨叶翠侵眸”两句,运用自然景物的色彩对比,不仅美化了环境,也烘托了人物的外貌与心境。桃花的红与杨叶的绿相互映衬,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视觉美感,也暗示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映照出人物内心的喜悦与希望。

最后,“多谢来沽客,寻常醉即休”表达了对过往客人的一种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客人在酒肆中饮酒畅谈,享受生活的乐趣,而当酒醉之时,便知满足,不再贪杯,展现出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当垆曲》通过对酒肆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既有对底层劳动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也有对简单生活哲学的推崇,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512)

徐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关山月

将士年年老,姮娥夜夜愁。

一轮天际月,万里塞边秋。

丹桂知谁种,清光每自流。

安能分鉴影,来照大刀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李夫人歌

未央宫殿秋宵永,返魂香爇黄金鼎。

少翁传报夫人来,是耶非耶空疑猜。

君王恍然见颜色,不语不言增叹息。

银河影转月未沉,綵云一散无由寻。

形式: 乐府曲辞

转应词二首(其二)

秋梦。秋梦。梦觉笛声三弄。空堂蟋蟀频鸣。

正是窗前月明。明月。明月。曾见几番圆缺。

形式: 词牌: 古调笑

公无渡河

黄河东入海,昼夜流不息。

高风忽然来,烟浪迷天色。

公乎嗜饮狂以痴,提壶便欲径渡之。

妻随止之不可得,竟以溺死堪伤悲。

堪伤悲,恨无已,弹罢箜篌还赴水。

可怜遗调至今传,尚有哀声惨人耳。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