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四首(其三)

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

兵缠四海英雄得,圣出中原次第降。

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

废陵坏冢空冠剑,谁复沾缨酹一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翻译

大地走势向东回转,万里长江映天边,自古以来天宫双峙。
英雄四海征战不断,圣贤从中原依次升起,纷纷登基。
山水之间隐藏王者之气,风烟凄迷充满僧侣的窗户。
废弃的皇陵和荒芜的墓冢,只剩下空荡的冠剑,无人再为他们洒酒祭奠。

注释

地势:地形。
东回:向东回转。
天阙:天宫。
古来:自古以来。
兵缠:征战。
英雄:英雄人物。
圣出:圣贤出现。
中原:中原地区。
山水:山水景色。
寂寥:寂静寥落。
埋:隐藏。
王气:帝王之气。
风烟:风尘与烟雾。
萧飒:凄凉。
僧窗:僧侣的窗户。
废陵:废弃的皇陵。
坏冢:荒芜的墓冢。
空冠剑:空荡的冠剑。
谁复:还有谁。
沾缨:洒酒祭奠。
酹一缸:洒满一缸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金陵怀古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金陵地区的地理景观,抒发了对历史英雄和王朝兴衰的感慨。

"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 这两句写出了长江在金陵地区的流向,以及那雄伟如天阙的双峰山。诗人通过这壮丽的地理画面,引出历史的沉思。

"兵缠四海英雄得,圣出中原次第降。" 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上战争与英杰人物的怀念,以及对于圣贤之人由中原地区逐步传承下来的敬仰。

"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荒凉古朴的景象,其中“山水寂寥”指的是自然界的静谧,“埋王气”意味着历史的沧桑和王朝的覆灭。而“风烟萧飒满僧窗”则是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一种感慨。

"废陵坏冢空冠剑,谁复沾缨酹一缸。" 最后两句写出了历史遗迹的荒废,以及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功绩难以传承的哀叹。其中“废陵坏冢”指的是古代帝王陵墓的破败,“空冠剑”则是对昔日英雄业已逝去的凄凉之感。而“谁复沾缨酹一缸”则是一种无奈,表达了对于历史人物功绩无法再现的遗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金陵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遗迹,抒发了对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对王朝兴衰、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金陵怀古四首(其二)

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

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难双。

留连落日频回首,想像馀墟独倚窗。

却怪夏阳才一苇,汉家何事费罂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馀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雨中

尚疑樱欲吐,已怪菊成漂。

紫苋凌风怯,青苔挟雨骄。

长闲故有味,多难自无聊。

牢落柴荆晚,生涯付一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閒。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