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其一)

风雨来无定,泥涂日向深。

直埋今夜月,真失众人心。

云外天衢净,人间浊雾侵。

幽人久不寐,起坐夜愔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风雨的到来没有规律,道路日益泥泞难行。
今晚的月亮被深深埋藏,失去了众人关注的目光。
云层之外的天空清澈,而人间却被污浊的雾气侵袭。
隐居之人长久无法入睡,夜晚寂静中起身坐立。

注释

风雨:形容风雨不定,天气变化无常。
泥涂:指道路因雨水变得泥泞。
直埋:直接遮掩。
众人心:大众的视线或关注。
云外:远离尘世的地方,天空。
天衢:天空的道路,比喻广阔的天空。
浊雾:浑浊的雾气,象征世俗的困扰。
幽人:隐士,指孤独或避世的人。
不寐:不能入睡。
夜愔愔:形容夜晚静寂无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人通过描绘风雨交加、道路泥泞的环境,暗示了中秋之夜没有明月的遗憾。"直埋今夜月"形象地表达了对月光被乌云遮蔽的失望,"真失众人心"则传达出人们对于赏月习俗未能如愿的失落感。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云外的洁净天空与人间的浑浊雾气,进一步强化了无月之夜的寂寥气氛。最后,诗人以"幽人久不寐,起坐夜愔愔"收尾,写出自己和朋友们因无月而难以入眠,深夜中寂静无声的情景,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团圆之美的向往。整首诗寓情于景,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中秋无月的独特感受。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中秋新堂看月戏作

年年看月茅檐下,今岁堂成月正圆。

自笑吾人强分别,不应此月倍婵娟。

虚窗每怯高风度,碧瓦频惊急雨悬。

七十老翁浑未惯,安居始觉贵公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予初到筠即于酒务庭中种竹四丛杉二本及今三年二物皆茂秋八月洗竹培杉偶赋短篇呈同官

种竹成丛杉出檐,三年慰我病厌厌。

剪除乱叶风初好,封植孤根笋自添。

高节不知尘土辱,坚姿试待雪霜沾。

属君留取障斜日,仍记当年此滞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予昔在京师画工韩若拙为予写真今十三年矣容貌日衰展卷茫然叶县杨生画不减韩复令作之以记其变偶作

白发苍颜日日新,丹青犹是旧来身。

百年迅速何曾住,方寸空虚老更真。

一幅萧条寄衰朽,异时仿佛见精神。

近存八十一章注,从道老聃门下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五月一日同子瞻转对

羸病不堪金束腰,永怀江海旧渔樵。

对床贪听连宵雨,奏事惊同朔旦朝。

大耿功名元自异,中茅服食旧相要。

一封同上怜狂直,诏许昌言赖有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