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新堂看月戏作

年年看月茅檐下,今岁堂成月正圆。

自笑吾人强分别,不应此月倍婵娟。

虚窗每怯高风度,碧瓦频惊急雨悬。

七十老翁浑未惯,安居始觉贵公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中秋新堂看月戏作》,诗人以个人的观察和感受,描绘了在新建的堂舍中赏月的情景。首句“年年看月茅檐下”回忆过去在简陋的茅檐下赏月的经历,而今年“堂成月正圆”则暗示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团圆的美好寓意。诗人自嘲“自笑吾人强分别”,感叹人世变迁,但月亮的圆满不变引发对自然永恒的感慨。

接下来,“虚窗每怯高风度”描绘出清风透过窗户带来的凉意,而“碧瓦频惊急雨悬”则写出对突如其来的急雨的惊讶,这些细节增添了赏月时的生动画面。最后,诗人以“七十老翁浑未惯”表达自己虽已年迈,但仍不习惯这种舒适的环境,强调了新堂的珍贵,以及对公正贤明的主人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与新堂赏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新生活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公正贤能者的敬仰。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予初到筠即于酒务庭中种竹四丛杉二本及今三年二物皆茂秋八月洗竹培杉偶赋短篇呈同官

种竹成丛杉出檐,三年慰我病厌厌。

剪除乱叶风初好,封植孤根笋自添。

高节不知尘土辱,坚姿试待雪霜沾。

属君留取障斜日,仍记当年此滞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予昔在京师画工韩若拙为予写真今十三年矣容貌日衰展卷茫然叶县杨生画不减韩复令作之以记其变偶作

白发苍颜日日新,丹青犹是旧来身。

百年迅速何曾住,方寸空虚老更真。

一幅萧条寄衰朽,异时仿佛见精神。

近存八十一章注,从道老聃门下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五月一日同子瞻转对

羸病不堪金束腰,永怀江海旧渔樵。

对床贪听连宵雨,奏事惊同朔旦朝。

大耿功名元自异,中茅服食旧相要。

一封同上怜狂直,诏许昌言赖有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元绛参政挽词

吴越朝天功在民,当年卿相亦仁人。

曾孙终与元丰政,故老犹知异代因。

吏治清明开白日,文词俊发吐青春。

邺都从事堂中客,涕洒高原柏子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