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一)和洪丞相景伯韵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

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

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

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痴儿。

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馀丝。

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

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

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鉴赏

这首词是辛弃疾以满庭芳这一词牌向洪丞相景伯致敬并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词中,辛弃疾以“倾国无媒”起笔,描绘了一位才子入朝却遭嫉妒的境遇,暗示了主人公的才华横溢却不受重用。接着,他将丞相比喻为明月,光芒四射,周围众臣则显得暗淡,形象地赞美了洪丞相的杰出才能。

“袖手高山流水”一句,借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意指丞相不问世事,超脱尘俗。然而,“听群蛙、鼓吹荒池”又暗示了现实中的困境,即尽管才华出众,但所处环境并不理想。接下来,辛弃疾鼓励洪丞相继续发挥文采,如同补缀国家的礼服,使他的才华得以彰显。

词的后半部分,辛弃疾表达了对丞相退休生活的祝愿,希望他在田园生活中享受宁静,同时暗示功名之事不必过于执着。最后,他以“荒草没残碑”作结,寓意历史长河中,个人的荣辱兴衰终将被时间淹没,留下的是对丞相高尚品格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深沉的笔触,既赞美了洪丞相的才华,也寄寓了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词作风格。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其二)和昌父

西崦斜阳,东江流水,物华不为人留。

铮然一叶,天下已知秋。

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

君知我,从来雅意,未老已沧州。

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

恨儿曹抵死,谓我心忧。

况有溪山杖屦,阮籍辈、须我来游。

还堪笑,机心早觉,海上有惊鸥。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尤]韵

满庭芳(其一)和洪丞相景伯韵呈景卢舍人

急管哀弦,长歌慢舞,连娟十样宫眉。

不堪红紫,风雨晓来稀。

惟有杨花飞絮,依旧是、萍满芳池。

酴醾在,青虬快剪,插遍古铜彝。

谁将春色去,鸾胶难觅,弦断朱丝。

恨牡丹多病,也费医治。

梦里寻春不见,空肠断、怎得春知。

休惆怅,一觞一咏,须刻右军碑。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瑞鹤仙.赋梅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瑞鹤仙.南剑双溪楼

片帆何太急。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

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溪南溪北。

正遐想、幽人泉石。

看渔樵、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叹息。

山林钟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转头陈迹。

飞鸟外,晚烟碧。

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

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

形式: 词牌: 瑞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