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首(其三)

至道无相非,末流乖心迹。

高怀苟不亮,执谊日以积。

贤随贵同用,愚与贱交役。

腾名自有阶,投谗岂无隙。

营营棘上蝇,可以携金石。

履纯思寡尤,超方鲜奇策。

毁誉苟未忘,顾影惭局蹐。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龙所作的《杂诗四首》之三。诗中探讨了人性、社会关系以及道德观念的深刻主题。

首句“至道无相非”提出了一种超越表象、追求内在真理的观点。接着,“末流乖心迹”指出社会风气可能背离了本心,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接下来的几句“高怀苟不亮,执谊日以积”,表达了对高尚情操和真挚友谊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在现实中这些品质可能逐渐被忽视或稀释的现象。

“贤随贵同用,愚与贱交役”对比了不同社会地位者的生活状态,指出权力与地位往往决定了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命运。“腾名自有阶,投谗岂无隙”则反映了名声与诽谤之间的复杂关系,暗示了在追求名誉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利用他人弱点的机会。

“营营棘上蝇,可以携金石”运用比喻,将那些在权力斗争中追逐利益的人比作在棘刺上飞舞的苍蝇,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为了获取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形象。“履纯思寡尤,超方鲜奇策”强调了保持纯洁思想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超脱常规、独辟蹊径的人并不多见。

最后,“毁誉苟未忘,顾影惭局蹐”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声誉和自我反省的思考。即使面对外界的赞誉或批评,一个人也应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因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而束缚了自己的行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社会关系以及道德观念的复杂性,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洞察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杂诗四首(其四)

尚口自有穷,扪舌岂我欺。

伊予昧机变,率性不自知。

遇物皆里言,当险若履夷。

于已固弗慎,安望人保持。

俛仰生平内,常与悔相随。

沈默苦不早,壮盛忽若驰。

世人贵形迹,君子敬威仪。

臧否圣所诚,南容真我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赋得浣纱石

越纱出机中,剪向春风里。

皎若秦川云,飘扬随渌水。

佳人临浅濑,无言空徙倚。

不惜红颜劳,素丝谁为理。

敛衣入中林,澄江皓千里。

青苔日夜生,沈思竟难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苦雨

泄云屯层岭,密雾瀰空林。

南山发殷雷,北郭滞愁霖。

红泉落虚壁,渌水涨遥浔。

危条度飞鼯,宿莽聚鸣禽。

桃英荡华色,麦穗悲陆沈。

天毕骋所好,屏翳日相侵。

徘徊华轩下,彷佛碧山岑。

昏垫荡下土,沈冥符道心。

侧想零雨篇,空怀梁父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初春雪霁

昭昭青春晖,散此芳林曙。

阳条披惠风,阴岩积幽素。

鲜华映云峰,澄霁明江树。

菌阁见参差,麦陇开回互。

中庭蕙草生,曲沼文禽聚。

端居淑景移,极目渊赏遇。

虽滞怀禄情,未缅丘园趣。

履道任清时,守真谢驰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