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诗四十八首(其四十)

隐迹人间数十年,不令众觉种丹田。

五行聚会生俄尔,一颗圆明出自然。

湛湛神炉开白雪,依依铅鼎泻红莲。

近来不觉浮名起,多被人来叩妙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人世间默默修炼数十载,不让众人察觉炼丹之术。
五行之力汇聚瞬间,一颗明亮的丹丸自然而然地诞生。
神妙的炼丹炉中白雪沸腾,红色莲花般的精华从铅鼎缓缓流出。
最近我并未察觉名声渐起,常有人来探寻玄奥的修炼之道。

注释

隐迹:隐藏踪迹,不为人知。
丹田:人体内脏器官之一,与修炼、内功相关。
五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湛湛:形容深沉清澈。
铅鼎:古代炼丹常用的器皿,象征炼丹过程。
妙玄:指高深玄妙的修炼理论或技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的作品,属于道家内丹修炼的诗歌。全诗围绕着修炼金丹、追求超脱尘世的主题展开。

“隐迹人间数十年,不令众觉种丹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期隐居于世,秘密进行内丹修炼,不让外界知晓其修行之事。这里的“丹田”指的是内丹修炼时的心灵深处或身体中的特定位置。

“五行聚会生俄尔,一颗圆明出自然。”这两句描绘了内丹修炼过程中,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聚合生成丹的景象。“一颗圆明”指的是通过修炼而成就的金丹,它象征着纯净和完整的境界。

“湛湛神炉开白雪,依依铅鼎泻红莲。”这两句则用了煉丹的烹制过程来形容内心世界的变化。“湛湛神炉”、“依依铅鼎”都是修炼时使用的器具象征,而“白雪”和“红莲”分别代表着纯净无瑕和高洁出尘的境界。

最后,“近来不觉浮名起,多被人来叩妙玄。”则表达了诗人在长期修炼后,不再关注世俗的虚名,而是更多地吸引有识之士前来探讨深奥的道家真理。

整首诗通过对内丹修炼过程的隐喻和象征,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越、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十九)

鼎中大药世难知,日月双投姤不迷。

未必妙光方火枣,始思玄理号交梨。

溶溶朱粉飞云远,湛湛神辉满室齐。

一纪烹煎才得了,便乘鸾辂上天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十八)

扰扰寻师苦苦忙,但求神水是仙乡。

荧煌一鼎镕金汁,灿烂三田湛玉浆。

夜半只知真火焥,房中不觉彩霞光。

超凡一粒真堪重,始信蓬莱去路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十七)

九真山上接楼台,日月浮生紫气堆。

北海下生金芍药,南溟宫产玉攻瑰。

三清门户三田奥,九转工夫九辙回。

当此鍊成无价宝,从教人笑我痴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十六)

九真山下有华池,此水延年世不知。

金橘生成光色透,弹丸小大彩霞飞。

送归北海深藏密,般上南溟事怪奇。

只候此中功力就,黄云片片拥婴儿。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