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诗二首(其二)

新梅嫩柳未障羞,情去恩移那可留。

团扇箧中言不分,纤腰掌上讵胜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翻译

娇嫩的新梅与柳枝尚未茂密到遮掩羞涩,情感变薄恩义转移又怎能挽留。
团扇收在箱子里默默无言,纤细的腰肢即便捧在手掌上也难以承受忧愁。

注释

新梅:初生的梅花,指代新春美景。
嫩柳:娇嫩的柳树,象征柔弱或新生的爱情。
障羞:遮挡羞涩,比喻情感的遮掩或保护。
情去恩移:感情消失,恩爱转移,指爱情不再如初。
团扇:圆形的扇子,古代常用以象征被弃的女子。
箧中:箱子中,比喻被遗忘或抛弃的地方。
言不分:没有言语,暗示被忽视或沉默。
纤腰:细腰,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掌上:手中,表示珍视或掌握。
讵胜愁:岂能承受忧愁,表达无法承受的哀伤。

鉴赏

这首诗是江总的《怨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我们来细致地鉴赏一下其中的意境与美学价值。

"新梅嫩柳未障羞,情去恩移那可留。"

这里,诗人借助早春季节的景象展开话题,"新梅嫩柳"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柔和细腻的情态。"未障羞"表明这些自然之物尚未完全展露它们的美丽,而是一种含蓄与内敛的美。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暗示了人间情感的变迁,"情去恩移"意味着旧有的感情已经消逝,而新的情感正在形成。"那可留"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不舍,想要留住那些即将逝去的情感。

"团扇箧中言不分,纤腰掌上讴胜愁。"

这两句诗是对前面意境的深化与发展。"团扇箧中言不分"中的"团扇"往往是女子用以遮面之物,这里象征着心里的秘密和隐情。而"箧中言不分"则意味着那些心底的话语难以区分,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清楚。这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状态。"纤腰掌上讴胜愁"中的"纤腰"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细腰,这里则是指女子手腕处的柔美。"掌上讴胜愁"表明了女子通过歌唱来抒发心中的忧愁,"讴"字给人一种低声哼唱的画面感,增加了一种淡淡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妙描绘,展现了一个关于情感流转、难以言表和愁绪满怀的主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相结合,创造了一幅细腻丰富的情感画卷。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怨诗二首(其一)

采桑归路河流深,忆昔相期柏树林。

奈许新缣伤妾意,无由故剑动君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春日诗

水苔宜溜色,山樱助落晖。

浴鸟沈还戏,飘花度不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春夜山庭诗

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

山疑刻削意,树接纵横阴。

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

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洛阳道二首(其一)

德阳穿洛水,伊阙迩河桥。

仙舟李膺棹,小马王戎镳。

杏堂歌吹合,槐路风尘饶。

绿珠含泪舞,孙秀彊相邀。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