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匹马萧萧去不前,平芜千里见穷边。
关山色死秋深日,鼓角声沈霜重天。
荒骨或衔残铁露,惊风时掠暮沙旋。
陇头冤气无归处,化作阴云飞杳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争氛围的刻画,表达了边塞军人的孤独与哀伤之情。
"匹马萧萧去不前"一句,以匹配的马儿为镜头,展现了它们在荒凉的大地上徘徊不前的状态,反映出一种停滞不前的战争氛围和边塞的孤寂。"平芜千里见穷边"则进一步描绘了辽阔无垠的沙漠与边疆的贫瘠景象,通过视觉上的感受,传达出边地的荒凉与贫困。
接下来的两句"关山色死秋深日,鼓角声沈霜重天",则是从色彩和声音两个方面来描绘战争的氛围。"关山色死"形容边塞之秋的萧瑟景象,山色的暗淡无光,给人以一种生命力衰退的感觉。而"鼓角声沈霜重天"则是通过听觉上的感受,表现出战争中军号与寒冷天气相互交织的声音效果,增添了一种肃杀与紧张的情绪。
"荒骨或衔残铁露,惊风时掠暮沙旋"两句,则转而描写战场上死去的牲畜,骨骸间还夹杂着战争的遗留物——铁器。这一景象不仅展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死亡,更隐喻了历史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而"惊风时掠暮沙旋"则是对这荒凉战场上狂风卷起尘沙的情形进行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
最后两句"陇头冤气无归处,化作阴云飞杳然"展现了一种无法释怀的怨恨和哀愁。边塞军人的哀伤之情,无处发泄,却又不得不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消散。这些情感最终化作了阴云,飘渺不定,这不仅形象了士兵们的心境,也映射出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深远影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与战争氛围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哀愁与孤独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精神所造成的破坏。
不详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野堂如雪草如茵,光武城边一水滨。
越客归遥春有雨,杜鹃啼苦夜无人。
东堂岁去衔杯懒,南浦期来落泪频。
莫道还家不惆怅,苏秦羁旅长卿贫。
从汉至唐分五州,谁为将相作诸侯。
闽江似镜正堪恋,秦客如蓬难久留。
匹马忍辞藩屏去,小才宁副庙堂求。
今朝拜别幡幢下,双泪如珠滴不休。
神仙簿上愧非夫,诏作疑丹两入炉。
诗里几曾吟芍药,花中方得见菖蒲。
阳春唱后应无曲,明月圆来别是珠。
莫下蓬山不回首,东风犹待重抟扶。
乡书一忝荐延恩,二纪三朝泣省门。
虽忝立名经圣鉴,敢期兴咏叠嘉言。
莫论蟾月无梯接,大底龙津有浪翻。
今日朝廷推草泽,伫君承诏出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