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游常氏废园,用竹叶庵“游孔氏废园”韵

触目荒凉,小立回廊,夕阳斜矬。

认画栋妆楼,红窗疏敞,长楸修竹,绿叶婆娑。

满地浓阴,一声啼鸟,乔木森森绕薜萝。

玲珑石,仿奇峰怪岫,几朵青螺。风流此地经过。

剩玩月、荒台照素娥。

想当日繁华,如今休矣,一朝散尽,妙舞轻歌。

烛灺香消,光沈响绝,过客空增感慨多。

风来处,听檐铃敲动,犹似鸣珂。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鉴赏

这首《沁园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富有诗意的废园景象。开篇“触目荒凉,小立回廊,夕阳斜矬”,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时间与空间交织的意境之中,夕阳的余晖洒在废弃的园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接着,“认画栋妆楼,红窗疏敞,长楸修竹,绿叶婆娑。”诗人通过描绘园中的建筑和植物,展现了昔日的繁华与生机,与当前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红窗与绿叶,虽已失去往日的光彩,却依然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满地浓阴,一声啼鸟,乔木森森绕薜萝。”这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凄美,鸟鸣声打破了寂静,却也显得孤独而哀伤。乔木环绕,薜萝缠绕,构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

“玲珑石,仿奇峰怪岫,几朵青螺。”石头被比作奇峰怪岫,青螺则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灵气,暗示着即使在荒废之地,自然之美依然存在,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风流此地经过。剩玩月、荒台照素娥。”诗人回忆过往,曾经有人在此游玩赏月,月光下的女子如同嫦娥般美丽,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只剩下月光与荒台相伴。

“想当日繁华,如今休矣,一朝散尽,妙舞轻歌。”诗人感慨于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往,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只有歌舞的痕迹留在记忆中。

“烛灺香消,光沈响绝,过客空增感慨多。”夜幕降临,灯火熄灭,香气消散,四周一片寂静,过往的喧嚣与热闹都已消失,留给后来者的是无尽的感慨。

“风来处,听檐铃敲动,犹似鸣珂。”最后,风吹过,檐铃轻轻摇动,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古代贵族马蹄声的回响,引人遐想。

整首词通过对废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凄凉犯.咏残荷,用姜白石韵。社中课题

斜阳巷陌。西风起、池塘一带萧索。

露倚半垂,雨欺平倒,画栏斜角。风情最恶。

更不奈凉蟾影薄。况飞飞、社燕将归,鸿影度沙漠。

回忆情何限,隔叶传歌,对花行乐。

无端青女,暗行霜、舞衣催落。

苦意清心,尚留得余香细著。

待同听、剪烛西窗,订后约。

形式: 词牌: 凄凉犯

金缕曲.题《桃园记传奇》

细谱桃园记。洒桃花、斑斑点点,染成红泪。

欲借东风吹不去,难寄相思两字。

遍十二、栏干空倚。

冰雪肌肤琼瑶想,引情丝、蹙损春山翠。

仙家事,也如此。凌风待月因谁起。

总无非、心心相感,情情不已。

只为情深深如海,泛出慈航一苇。

渡仙女、仙郎双美。

记取盟言桃花下,问三生、石上谁安置。

合欢斝,莫辞醉。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茶瓶儿.病中谢闺友赠茶

病里闲愁如织。落花残、小庭人寂。

倦梳慵裹浑无力。恰寄到、雨前新叶。

慰消渴情何极。泛清芬、者般颜色。

绿尘飞盏,碧香生颊。风定处、竹垆烟直。

形式: 词牌: 茶瓶儿

水调歌头.中秋独酌,用东坡韵

云净月如洗,风露湛青天。

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

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萍踪迹,顿觉此心寒。

何日卸尘鞅,肥遁水云间。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

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

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

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