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

生民日日叹零丁,惟听中朝说太平。

万里江山云莽荡,五更风雨剑悲鸣。

桓温岂解知王猛,徐庶从来识孔明。

箫管莫吹关塞曲,野花閒草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百姓天天感叹孤独无助,只听到朝廷谈论天下太平。
广阔的江山笼罩在迷茫的云雾中,夜晚五更风雨交加,剑似乎在悲伤地鸣叫。
桓温怎会懂得王猛的才能,徐庶自始至终了解诸葛亮的智慧。
不要吹奏边塞的乐曲,野外的花草也承受不了这离愁别绪。

注释

生民:百姓。
零丁:孤独无助。
中朝:朝廷。
说:谈论。
万里:广阔的。
江山:国家的领土。
云莽荡:迷茫的云雾。
五更:夜晚五点到七点。
剑悲鸣:剑似乎在悲伤地鸣叫。
桓温:东晋将领。
岂解:怎能理解。
王猛:前秦名臣。
识:了解。
箫管:乐器。
关塞曲:边塞的乐曲。
野花閒草:野外的花草。
不胜情:承受不了这离愁别绪。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的艰辛生活和对和平的渴望。首句“生民日日叹零丁”直接表达了人民在动荡岁月中的孤独与无助,"惟听中朝说太平"则揭示出外界传来的所谓“太平”与民间疾苦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万里江山云莽荡,五更风雨剑悲鸣”通过自然景象和剑鸣声,渲染出战乱的氛围,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

诗人借桓温与王猛、徐庶与孔明的历史典故,表达对贤臣良将的怀念和现实中无人能挽狂澜的感慨。“桓温岂解知王猛”,暗示当权者缺乏像王猛那样的贤才来治理;“徐庶从来识孔明”,则表达了对诸葛亮式智者的向往。最后两句“箫管莫吹关塞曲,野花閒草不胜情”,以乐器和自然景物作结,传达出一种哀婉之情,野花闲草似乎也因战乱而无心欣赏音乐,流露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时期人们内心的无奈与期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

林宗出去满巾雨,苏老归来两屐泥。

怀古令人时默默,感时于我独栖栖。

春风水竹连公馆,落日烟华绕相堤。

景物纷纷底须论,首阳高义只夷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二首(其一)

老吾濩落忘机久,江湖鸥鸟弗猜疑。

黄花围宅如元亮,白雪满床无子期。

身后虚名定何益,世间多事不须知。

故人有约来招隐,莫待秋风老桂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二首(其二)

野人住处无车马,门外蓬蒿抵树高。

石脚云生三伏雨,屋头松撼五更涛。

田园入画真堪笑,薪水供厨只自劳。

匣底豪曹苔欲满,夜来忽作老龙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次韵全忠斋

十年孤影寄天涯,冷笑傍人论左车。

白雪阳春应有价,清风明月不须赊。

交游渐喜诗成垒,定省惟凭梦到家。

休道焰光推不出,却愁烧杀杏园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