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人住处无车马,门外蓬蒿抵树高。
石脚云生三伏雨,屋头松撼五更涛。
田园入画真堪笑,薪水供厨只自劳。
匣底豪曹苔欲满,夜来忽作老龙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贫的乡村生活画面。首句“野人住处无车马”,点出了居住环境的偏远和主人的朴素身份。门外蓬蒿丛生,与树相映,显示出自然的生机和主人的疏放态度。“石脚云生三伏雨”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景象,雨水从山石间渗出,仿佛带来云雾,显示出自然的韵律和生活的艰辛。“屋头松撼五更涛”则以松涛声比喻夜晚的风雨,增添了静谧中的生动感。
诗人接着写到“田园入画真堪笑”,表达了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自嘲,认为这样的生活虽然简朴,却如画般美丽,引人发笑。然而,“薪水供厨只自劳”又揭示了生活的辛劳,诗人亲自劳作,自给自足。
最后两句“匣底豪曹苔欲满,夜来忽作老龙号”富有象征意味,匣底的豪杰(可能指闲置的才华)被尘封,苔藓渐生,暗喻诗人怀才不遇,只能在夜间发出如老龙般的啸声,表达内心的不甘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一位隐士式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不详
十年孤影寄天涯,冷笑傍人论左车。
白雪阳春应有价,清风明月不须赊。
交游渐喜诗成垒,定省惟凭梦到家。
休道焰光推不出,却愁烧杀杏园花。
小隐水南村,喧哗不到门。
无言及名利,适意在田园。
春雨桑麻长,秋风果蔬繁。
生涯有如此,何用觅桃源?
西圃馀姜蔗,东皋足稻粱。
今年诚有望,吾计未全荒。
倚杖停吟久,看云引兴长。
邻家新酿熟,同醉菊花旁。
慷慨登高罢,风流入醉余。
山田禾熟早,海国雁来初。
对客无多论,耽眠或废书。
东南岩壑美,时复命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