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吴儆所作,名为《和金尚书棣华堂诗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学术抱负与志向的诗句。
“自甘颜巷传家学”,表明诗人在家庭学问的传承上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颜巷可能是指古代圣贤或家族居住之地,传家学则强调了对家族文化和知识的珍视与传承。
“敢比虞庠觌国光”,诗人将自己比作古代的虞庠,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望与担当。虞庠是古代贤明的君主,能带来国之光辉,诗人通过这种比较,展现出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幸不北辕求适楚”,这句话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满足和自信。北辕指的是古代的人们为了追求功名而奔波于外,求适楚则是寻找一个可以安身立命之地。诗人通过这种说法,反映出自己的淡泊明志。
“宁须挟策去游梁”,这里的“挟策”意味着携带书籍或学问,去游梁则是在旅行中探求知识和文化。诗人表达了对知识探索与个人修养的渴望。
“下承上覆期相庇”,这句话描绘出一种家族或师门之间互相扶持、共同进退的情景。上下相承,覆盖保护,是对家庭和学术传统的尊重与维护。
“蒂固根深会益芳”,这里通过植物的生长比喻个人学问的积累和发展,强调了学问之深厚能带来更多的成果和美好。
“吾党未能冥一唯”,这句话表达出对自己所在团体或家族学术传承尚有不足之感。诗人通过这种说法,表现出一种自我反省与追求完善的态度。
“为裁狂简斐然章”,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于个人的文学创作和学问研究抱有一种谨慎而严肃的态度,要将自己的才华和学识精心雕琢,使之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学术传承的尊重、个人学问抱负的展现,以及对于知识探索与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不懈追求的学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