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其五十六)

水得天符下玉都,三千日里积功夫。

祷祈天地开金鼎,收拾阴阳锁玉壶。

便觉凡躯能变化,深知妙道不虚图。

时来试问尘中叟,这个玄机世有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水顺应天意降落在玉都,历经三千日里积累修为。
向上天祈祷,期望开启黄金宝鼎,掌控天地间的阴阳能量,封存于玉壶之中。
忽然觉得凡人的躯体也能变化,深深理解了奇妙的道并非空谈。
时机成熟时,我询问世间老人,这深奥的道理世间是否真的存在?

注释

水:比喻修炼的灵力或水源。
天符:天意或神秘力量。
玉都:象征仙界或神圣之地。
三千日:形容时间长久。
功夫:修炼的成果或努力。
祷祈:祈祷或恳求。
金鼎:象征着神秘力量或重要的仪式器具。
收拾:掌控或聚集。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概念,这里指天地或生命能量。
玉壶:象征着封存或保护。
凡躯:凡人的身体。
变化:指修炼带来的超凡能力。
妙道:高深的道法或智慧。
虚图:空洞的想象或虚假的东西。
时来:时机来临。
尘中叟:世俗的老人,指有经验的人。
玄机:深奥的道理或秘密。
世有无:世间是否存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通过修炼得道,掌握了天地间的变化规律。"水得天符下玉都"表达了诗人获得上天赐予的神秘符号,从而能够理解并驾驭宇宙之精华。"三千日里积功夫"则说明这是一场长期且艰苦的修炼过程。

"祷祈天地开金鼎,收拾阴阳锁玉壶"显示诗人通过祭祀天地,求得了通向神秘世界的钥匙,同时也能够掌控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将其封存在一个虚幻而美好的领域。

接下来的"便觉凡躯能变化,深知妙道不虚图"则是诗人通过修炼达到了肉体可变换、精神可超脱的境界,对于道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仰。

最后"时来试问尘中叟,这个玄机世有无"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修为充满自信,同时也在邀请世间高人来验证他所掌握的神秘道法是否真实存在。

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通过诗人的内心体验和外界自然的互动,展现了中国古代道家修炼的哲思与情操。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七言(其五十七)

当年诗价满皇都,掉臂西归是丈夫。

万顷白云独自有,一枝丹桂阿谁无。

闲寻渭曲渔翁引,醉上莲峰道士扶。

他日与君重际会,竹溪茅舍夜相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七言(其五十八)

谁识寰中达者人,生平解法水中银。

一条拄杖撑天地,三尺昆吾斩鬼神。

大醉醉来眠月洞,高吟吟去傲红尘。

自从悟里终身后,赢得蓬壶永劫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七言(其五十九)

金锤灼灼舞天阶,独自骑龙去又来。

高卧白云观日窟,闲眠秋月擘天开。

离花片片乾坤产,坎蕊翻翻造化栽。

晚醉九岩回首望,北邙山下骨皑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七言(其六十)

红炉迸溅炼金英,一点灵珠透室明。

摆动乾坤知道力,逃移生死见功程。

逍遥四海留踪迹,归去三清立姓名。

直上五云云路稳,紫鸾朱凤自来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