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道中

清晨振衣起,起步方池侧。

徘徊俯丹楹,到影见攲仄。

不识陶靖节,定非风尘格。

遥怀谢灵运,本自林泉客。

予生忽世事,不以形为役。

顾彼冕弁人,冕弁非予适。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晨我穿上衣服起床,开始在池塘边走动。
我在池边漫步,低头看到屋檐下的影子歪斜不平。
我不认识陶靖节,他肯定不是世俗之人。
我遥想谢灵运,他本来就是喜欢山林的人。
我对世间琐事忽然感到厌倦,不再受身体的束缚。
看那些身着官服的人,那并非我所追求的生活。

注释

振衣:穿上衣服。
方池:池塘边。
丹楹:红色屋檐。
攲仄:歪斜不平。
陶靖节:东晋隐士。
风尘格:世俗人的气质。
谢灵运:南朝山水诗人。
林泉客:热爱山林的人。
忽世事:忽然对世事厌倦。
形为役:被身体所役使。
冕弁人:戴冠的官员。
冕弁非予适:那不是我适合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游园的景象,诗人在晨光中起床,漫步于池塘之侧。"徘徊俯丹楹"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闲适情怀,也让读者感受到古典园林的美。"到影见攲仄"则是对景物的一种艺术处理,通过光影变化来强调自然之美。

接下来的"不识陶靖节,定非风尘格"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德的向往和自诩,而"遥怀谢灵运,本自林泉客"则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隐逸生活的怀念,以及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山林之中的人。

后两句"予生忽世事,不以形为役。顾彼冕弁人,冕弁非予适"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与淡泊,以及对那些被名利所累的人们的同情和自我认同。

整首诗通过清晨的自然美景,与古代隐逸生活的遥怀,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赠青潍将谢承制

吾皇有意缚单于,槌破铜山铸虎符。

骁将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领五千都。

周王常德须攘狄,汉帝雄才亦尚儒。

君学本兼文武术,功名不必读孙、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绰约新娇生眼底,逡巡旧事上眉尖。春来试问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不知为谁而作也?和一首

长垂玉箸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

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其一)

楚乡春冷早梅天,柳色波光已斗妍。

淮上雁行皆北向,可无消息到侬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其二)

中州腊尽春犹浅,只有梅花最可怜。

坐遣牡丹成俗物,丰肌弱骨不成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