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世孝弟诗十首(其九)

子孝亲兮弟敬哥,吁嗟分拆听搬唉。

囊中财物他嫌少,祖上田园你要多。

夫妇眼前虽快乐,儿孙日后恐消磨。

何如孝弟亲乡党,子孝亲兮弟敬哥。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孩子孝顺父母,弟弟尊敬哥哥,哎呀,家庭分离让人感叹。
他觉得你口袋里的钱不够,而你却想要继承更多的祖业田地。
虽然现在夫妻生活愉快,但子孙后代可能会消耗这些财富。
不如对亲人和乡邻尽孝悌,孩子孝顺父母,弟弟尊敬哥哥。

注释

子:孩子。
孝:孝顺。
亲:父母。
兮:语气词,表示感叹或转折。
弟:弟弟。
敬:尊敬。
搬唉:感叹词,表达无奈或悲伤。
囊中:口袋里的。
财物:钱财。
嫌:嫌弃。
祖上:祖先。
田园:田地。
夫妇:夫妻。
眼前:目前。
快乐:愉快。
儿孙:子孙后代。
恐:恐怕。
消磨:消耗。
何如:不如。
乡党:乡亲邻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的《训世孝弟诗十首》中的第九首,主题围绕着家庭伦理和孝悌之道展开。诗人以兄弟关系为切入点,强调了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的重要性。首句“子孝亲兮弟敬哥”直接点明了孝悌的基本原则,接着通过“吁嗟分拆听搬唉”的感叹,描绘出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不和谐,暗示了缺乏孝悌可能导致的家庭纷争。

接下来的两句“囊中财物他嫌少,祖上田园你要多”,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物质欲望的冲突,批评了对财富的过分追求,认为亲情和祖业的传承更为重要。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眼前夫妻和睦,但忽视了对后代的教育和家族的长远考虑,未来可能会带来问题:“儿孙日后恐消磨”。

最后,诗人提出正面建议:“何如孝弟亲乡党”,即不如将孝悌的精神扩展到整个乡邻之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家庭和谐,也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全诗以“子孝亲兮弟敬哥”结尾,再次强调了主题,形成了回环往复的结构,强化了主题的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朴素的语言,倡导了孝悌、谦让和和谐的家庭观念,具有深刻的道德教化意义。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训世孝弟诗十首(其十)

子孝亲兮弟敬哥,丈夫休听室人唉。

眼前金帛毋嫌少,膝下儿孙不厌多。

但得家和贫也好,若教不义富如何。

王韩孝友垂青史,子孝亲兮弟敬哥。

形式: 七言律诗

议论吟

事苟非,自有异。事苟是,安有二。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争让吟

有让岂无争,无沿安有革。

争让起于心,沿革生于迹。

羲轩让以道,尧舜让以德。

汤武争以功,桓文争以力。

形式: 古风

先几吟

先几能识是吾侪,慎勿轻为世俗咍。

把似众中呈丑拙,争如静里且谈谐。

奇花万状皆输眼,明月一轮长入怀。

似此光阴岂虚过,也知快活作人来。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