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虔州韩使君

南康太守负才豪,五十如今未拥旄。

早得一人知姓字,常闻三事说功劳。

月明渡口漳江静,云散城头赣石高。

郡政已成秋思远,闲吟应不问官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南康太守才华横溢且豪迈,五十岁了还未曾身披将旗。
早年就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事迹,常常听说他为国建功无数。
月光洒在静静的漳江渡口,云散后赣石城头显得更高峻。
郡里的政务已经井然有序,悠闲吟诗应不会关心官场琐事。

注释

南康太守:指南康地区的行政长官。
负才豪:有才华且豪放。
拥旄:古代将领出行时所持的旄节,象征权力。
一人知姓字:有人了解他的姓名和事迹。
三事:指重要的事迹或功绩。
说功劳:谈论他的功勋。
月明渡口:明亮的月光照耀的渡口。
漳江静:江面平静如镜。
赣石高:赣石山显得高耸。
郡政:郡里的政务管理。
秋思:秋天引发的思绪。
官曹:官府或官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守的才华与孤独,他虽然年过五旬却仍未得到应有的荣誉。诗人通过“负才豪”四字,表达了对太守不被世人认识的感慨。太守之所以显得与众不同,是因为他有一位知己,这份珍贵的友情让他的名字和姓氏都为人所熟知。

“常闻三事说功劳”一句,透露出太守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具有多方面的功绩,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然而,尽管如此,他依旧保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不愿过多卷入官场之中。

接下来的“月明渡口漳江静,云散城头赣石高”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壮丽的景象。月光洒在渡口,漳江水面平静无波;云雾散去,城头上的赣石显得尤为雄伟。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隐喻着太守内心世界的清澈与坚不可摧。

最后,“郡政已成秋思远,闲吟应不问官曹”两句,则表达了太守在完成了地方行政工作之后,心中萌生出对遥远事物的思考。他宁愿悠然吟咏,不愿过多询问官场琐事。这里,“秋思远”四字,既有季节之转,也寓意于太守心境的淡泊。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南康太守才华与孤独的描写,以及他超然物外的情怀,展现了一个高洁脱俗、不为世俗所动的理想人格形象。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寄梅处士

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

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市客惯曾赊贱药,家僮惊见著新衣。

君今独得居山乐,应喜多时未办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紫阁隐者

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

有人时得见,无路可相寻。

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

唯应采灵药,更不别营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晚春过崔驸马东园

闲园多好风,不意在街东。

早早诗名远,长长酒性同。

竹香新雨后,莺语落花中。

莫遣经过少,年光渐觉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望行人

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

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

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

独倚青楼暮,烟深鸟雀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