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此生何处是真归,俯仰人间念念非。
雨后溪山无限好,烟中鸥鹭自由飞。
只轮双桨成何事,白酒黄鸡可息机。
北客上来千万恨,故乡回首夕阳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开篇“此生何处是真归,俯仰人间念念非”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与出离之情,也反映出了他内心深处对归属感的渴望和探索。"俯仰"一词既指目光的转动,也象征着心灵的徘徊,显示了诗人在尘世与精神家园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接着,“雨后溪山无限好,烟中鸥鹭自由飞”则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雨后"二字烘托出一片洗净尘埃后的宁静与纯净,而“溪山无限好”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好的感受和赞美。"烟中鸥鹭自由飞"更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鸥鹭"象征着平凡而安逸的生活,而“自由飞”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
第三句“只轮双桨成何事,白酒黄鸡可息机”则转入了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只轮双桨”暗示着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而“白酒黄鸡”则是古代文人常用以寄托隐逸生活理想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享受简朴生活之乐。
最后,“北客上来千万恨,故乡回首夕阳微”诗人以“北客”的身份立足,用“千万恨”形容对故土的思念之深切。这两句通过对故乡的回望和夕阳的观赏,抒发了对家国的无限眷恋和对往昔岁月的怀旧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透露出他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事纷争的超然态度。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诗人在这平淡中寻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
不详
渊明佳致在篮舆,子以名亭德不孤。
异代颇能同臭味,休年犹得见规模。
挂檐明月聊堪问,入坐清风不待呼。
我欲典衣供一斗,兴来能赋百篇无。
淡泊幽人趣,萧条隐者居。
疏帘隔花竹,净几展图书。
自向交游密,何拘礼法疏。
为言陶靖节,吾亦爱吾庐。
野鹤元同性,晴山正满门。
那知有城市,初不异丘樊。
水静嫌风挠,花开畏蝶喧。
应当如是观,客至亦忘言。
安城西有庆云乡,山秀溪明出孟尝。
每见朱门推恺悌,遂令贫士有辉光。
君家太尉威名远,世谱观文德泽长。
苍狗白衣何足道,古今兴废两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