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六)

打贼贼恐怖,看客客喜欢。

亦有客是贼,切莫受伊谩。

乐哉贫儿家,无事役心肝。

既无贼可打,岂有客须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盗贼非常可怕,旁观者却感到兴奋。
也有旁观者其实是盗贼,千万不能被他们欺骗。
贫穷人家很快乐,没有烦心的事。
既然没有贼可打,也就无需观看那些人了。

注释

打贼:抓捕盗贼。
贼:盗贼。
恐怖:令人害怕。
看客:旁观者。
喜欢:感到兴奋。
亦有:也有。
是:是。
切莫:千万不要。
受伊:被他们。
谩:欺骗。
乐哉:快乐啊。
贫儿家:贫穷人家。
无事:没有事情。
役心肝:烦扰内心。
既无:既然没有。
贼可打:贼可抓。
岂有:哪有。
须看:需要观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六)》。诗中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的前两句“打贼贼恐怖,看客客喜欢。”描绘了一种生动的场景:人们对于捕捉盗贼的情形感到害怕,但同时又带有一种好奇和喜悦。这既反映了社会对待犯罪行为的一种矛盾心理,也可能暗示着当时社会治安状况不佳,人们对于打击犯罪有着浓厚的兴趣。

紧接着,“亦有客是贼,切莫受伊谩。”诗人提醒人们要警惕,因为有些来访之人可能是隐藏的盗贼,不可不加防范。这两句既强化了前面的主题,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社会安全问题的关注。

下半首“乐哉贫儿家,无事役心肝。”转向了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尽管是一种贫寒的居所,但由于没有贼害和客人的打扰,因此显得格外的安宁,心灵也更加自由。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最后两句“既无贼可打,岂有客须看。”则是对前面情景的一种总结。在一个没有盗贼需要捕捉的环境中,也就不再有必要观望来访之人。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摆脱世间喧嚣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既表现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王安石在这里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个人情感与社会批判融合,创造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五)

失志难作福,得势易造罪。

苦即念快乐,乐即生贪爱。

无苦亦无乐,无明亦无昧。

不属三界中,亦非三界外。

形式: 古风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四)

莫嫌张三恶,莫爱李四好。

既往念即晚,未来思又早。

见之亦何有,欻然如电扫。

恶既是磨灭,好亦难长保。

若令好与恶,可积如财宝。

自始而至今,有几许烦恼。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三)

众生若有我,我何能度脱。

众生若无我,已死应不活。

众生不了此,便听佛与夺。

我无我不二,四天王献钵。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二)

李生坦荡荡,所见实奇哉。

问渠前世事,答我烧炭来。

炭成能然火,火过却成灰。

灰成即是土,随意立根栽。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