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元夕为王史君赋

风光开旧眼。正梅雪初消,柳丝新染。楼台竞装点。

照金荷十里,珠帘齐卷。湘弦楚管。

动香风、旌旗影转。

望云间,一点台星飞下,洞天清晚。争看。

袖红围坐,舞翠回春,笑歌生暖。欢声正远。

嬉游意,未容懒。

恐丝纶趣召,清都仙伯,归去朝天夜半。

倩邦人、挽取遨头,醉扶玉腕。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元宵节庆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活动的精美描述,展现了一个欢乐而祥和的夜晚。

首句“风光开旧眼”表明诗人以新的视角去感受周围的景色,仿佛是春天的气息唤醒了一切。紧接着,“正梅雪初消,柳丝新染”,梅花的洁白在融雪中渐渐褪去,而柳絮则如细线般轻柔地覆盖在枝头,这两者的交替描绘了春季的到来。

“楼台竞装点”一句,则转向了人造景观,高楼大厦间的灯火争艳,显示出节日的热闹气氛。“照金荷十里,珠帘齐卷”中,“金荷”可能指的是灯光下的莲藕,或者是装饰得如同金色莲花一般的建筑物,而“珠帘”则是一种精美的窗帘,这些都被卷起以欣赏夜景。

接下来的“湘弦楚管”让人联想到音乐的演奏,“动香风、旌旗影转”则是对节日中飘逸香气和飘扬的旗帜的形象描写。这些细节都极大地丰富了诗歌中的意境。

“望云间,一点台星飞下,洞天清晚”中,“一点台星”可能暗示着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而“洞天清晚”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宁静而又明净夜晚的赞美之情。

最后几句“争看。袖红围坐,舞翠回春,笑歌生暖。欢声正远。嬉游意,未容懒。恐丝纶趣召,清都仙伯,归去朝天夜半。倩邦人、挽取遨头,醉扶玉腕。”描绘了人们围坐赏花、舞动翠绿的衣摆,春意盎然,笑声歌声交织而成的一幅欢乐图景。诗人担心好时光不久,将要告别,而“清都仙伯”可能指的是诗中的主人公或是某位高官,他在半夜回归天界。此处的“倩邦人、挽取遨头,醉扶玉腕”则可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以及宴会结束后的酒意朦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充满欢乐与祥瑞气息的夜晚。

收录诗词(58)

杨炎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 籍贯:庐陵(今江西吉安)
  • 生卒年:1145—?

相关古诗词

鹊桥仙(其二)寿稼轩

筑成台榭,种成花柳,更又教成歌舞。

不知谁为带湖仙,收拾尽、壶天风露。

闲中得味,酒中得趣,只恐天还也妒。

青山纵买万千重,遮不断、诏书来路。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鹊桥仙(其一)

思归时节,乍寒天气,总是离人愁绪。

夜来无奈被西风,更吹作、一帘秋雨。

征衫拂泪,阑干倚醉,羞对黄花无语。

寄书除是雁来时,又只恐、书成雁去。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蝶恋花(其二)稼轩坐间作,首句用丘六书中语

点检笙歌多酿酒。不放东风,独自迷杨柳。

院院翠阴停永昼。曲栏随处堪垂手。

昨日解酲今夕又。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

门外马嘶人去后。乱红不管花消瘦。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三)

万点飞花愁似雨。峭杀轻寒,不会留春住。

满地乱红风扫聚。只教燕子衔将去。

独倚阑干闲自觑。深院无人,行到无情处。

帘外丝丝杨柳舞。又还装点人情绪。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