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其一)

思归时节,乍寒天气,总是离人愁绪。

夜来无奈被西风,更吹作、一帘秋雨。

征衫拂泪,阑干倚醉,羞对黄花无语。

寄书除是雁来时,又只恐、书成雁去。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翻译

每当思乡之情涌起,初秋的凉意中,总是充满了离别之苦。
夜晚,无法抵挡西风的侵袭,它吹起了满地的秋雨,更增添了愁绪。
穿着远行的衣服,泪水涟涟,靠着栏杆借酒浇愁,面对默默无言的菊花感到尴尬。
想寄信给远方的人,只有等到大雁南飞的时候,却又担心信还没写完,大雁已经飞走了。

注释

乍寒:突然变冷的天气。
离人:离家在外的人。
西风:秋季的西北风。
阑干:栏杆或窗户。
黄花:指菊花,秋天的象征。
雁来时:大雁南飞的季节,常用来寄托书信。
书成雁去:担心信还没写好,大雁已经飞走,无法传递。

鉴赏

这首诗名为《鹊桥仙》,出自北宋词人杨炎正之手。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词人对遥远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寒冷的季节里,天气转凉,更增添了离别时的愁绪。夜晚西风吹拂,不禁化作秋雨,使得心中的不舍和哀愁更加深重。

词中“征衫拂泪”一句,描写了词人在思念家乡之际,泪水涟涟,而不得不用征途所穿的粗布衣衫来擦拭眼泪。"阑干倚醉"则展示了词人饮酒以解愁绪,但又因醉意不减,只得倚靠在栏杆上,心中的哀伤难以排遣。

“羞对黄花无语”一句,是词人面对秋天的菊花,无言以对。这里的黄花,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寄托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末两句“寄书除是雁来时, 又只恐、书成雁去”,则表达了词人希望通过信鸿传递思念,但又担心信件尚未完成,信鸿便已远去,难以将自己的情感传达。

总体而言,这首《鹊桥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深切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58)

杨炎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 籍贯:庐陵(今江西吉安)
  • 生卒年:1145—?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其二)稼轩坐间作,首句用丘六书中语

点检笙歌多酿酒。不放东风,独自迷杨柳。

院院翠阴停永昼。曲栏随处堪垂手。

昨日解酲今夕又。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

门外马嘶人去后。乱红不管花消瘦。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三)

万点飞花愁似雨。峭杀轻寒,不会留春住。

满地乱红风扫聚。只教燕子衔将去。

独倚阑干闲自觑。深院无人,行到无情处。

帘外丝丝杨柳舞。又还装点人情绪。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一)别范南伯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踏莎行

宿鹭栖身,飞鸿点泪,不堪更是重阳到。

一襟无处著凄凉。倚阑看尽斜阳倒。

瘦减难丰,悲伤易老,淡觞消得黄花笑。

画眉人去玉篦存,浓愁如黛凭谁扫。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