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点检笙歌多酿酒。不放东风,独自迷杨柳。
院院翠阴停永昼。曲栏随处堪垂手。
昨日解酲今夕又。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
门外马嘶人去后。乱红不管花消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炎正的作品,名为《蝶恋花(其二)》。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独特,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深情寄托。
“点检笙歌多酿酒,不放东风,独自迷杨柳。”开篇两句以描绘春日的宴饮场景开始,"点检"一词既表现了细腻的情感,也透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不放东风"则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东风在这里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而作者却独自沉迷于杨柳之中,这里蕴含了一种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院院翠阴停永昼,曲栏随处堪垂手。”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庭院景色的描绘。"院院翠阴"构建了一个幽静而生动的画面,而"曲栏随处堪垂手"则传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
“昨日解酲今夕又,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酒的依赖,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昨日解酲今夕又"显示出一种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而"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则是对春天美好而又容易引起愁绪的复杂情感的抒发。
“门外马嘶人去后,乱红不管花消瘦。”最后两句转换了氛围,从室内转向室外,"门外马嘶人去后"描绘了一种离别后的寂寞,而"乱红不管花消瘦"则是对自然界中花的凋零无常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易逝、季节更迭的深刻感悟。
不详
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万点飞花愁似雨。峭杀轻寒,不会留春住。
满地乱红风扫聚。只教燕子衔将去。
独倚阑干闲自觑。深院无人,行到无情处。
帘外丝丝杨柳舞。又还装点人情绪。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宿鹭栖身,飞鸿点泪,不堪更是重阳到。
一襟无处著凄凉。倚阑看尽斜阳倒。
瘦减难丰,悲伤易老,淡觞消得黄花笑。
画眉人去玉篦存,浓愁如黛凭谁扫。
老子与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