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中年举儿子,漫种老生涯。
学语啭春鸟,涂窗行暮鸦。
欲嗔王母惜,稍慧女兄誇。
解著潜夫论,不妨无外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嘲小德》,通过对儿子成长过程中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家庭教育的独特见解。首句“中年举儿子,漫种老生涯”表达了诗人作为父亲在中年时开始为儿子的未来打算,视为自己晚年生活的寄托。接下来的“学语啭春鸟,涂窗行暮鸦”描绘了孩子模仿鸟鸣和稚嫩地在窗户边玩耍的情景,生动活泼。
“欲嗔王母惜,稍慧女兄誇”则以神话中的王母和女兄为喻,既赞美孩子的聪明伶俐,又暗示希望他能像女兄一样受到夸奖,不被过分溺爱。最后两句“解著潜夫论,不妨无外家”暗指孩子已经能够理解深奥的学问,如《潜夫论》这样的古代典籍,表明他对儿子的教育成果感到满意,认为不必过于依赖外家的帮助。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琐事展现出家庭教育的温馨与期望,体现了黄庭坚对子女教育的独到见解。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且然聊尔耳,得也自知之。
独笑真成梦,狂歌或似诗。
照滩禽郭索,烧野得伊尼。
早晚来同醉,僧窗卧虎皮。
丹青王右辖,诗句妙九州。
物外常独往,人间无所求。
袖手南山雨,辋川桑柘秋。
胸中有佳处,泾渭看同流。
飘萧阅世等虚舟,叹息眼前无此流。
满地悲风盘翠竹,半丛寒日破红榴。
青山空在衣冠古,白鹤不归宫殿秋。
王令平生樽酒地,千年万岁想来游。
白氏草堂元自葺,陶公三径不教荒。
青蕉雨后开书卷,黄菊霜前碎鹄裳。
落日看山凭曲槛,清风谈道据胡床。
此来遂得归休意,却莫翻然起相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