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其十四)

寒催酒醒,晓陌飞霜定。

背照画帘残烛影,斜月光中人静。

锦衣才子西征,万重云水初程。

翠黛倚门相送,鸾肠断处离声。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翻译

寒冷的气候催促我从醉梦中醒来,拂晓的街道上已落下一片霜白。
背对着画帘,残烛的光影摇曳,斜月洒下的清辉中,四周一片寂静。
穿着华丽的公子即将踏上西去的征途,开始漫长的旅程。
她倚着门,满头青丝如翠,离别的泪水在心中滴落,离别之声回荡。

注释

寒:寒冷。
催:催促。
酒醒:从醉酒中醒来。
晓陌:清晨的道路。
飞霜:飘落的霜雪。
背照:背对。
画帘:装饰有图案的窗帘。
残烛:快要燃尽的蜡烛。
斜月:倾斜的月亮。
人静:周围安静。
锦衣:华丽的衣服。
才子:才华出众的男子。
西征:向西出征。
万重云水:遥远的路途,形容路途艰难。
翠黛:青黑色的眉毛,代指女子。
倚门:倚靠在门边。
鸾肠:比喻女子的心肠,古人认为鸾鸟的肠子最敏感,此处象征女子的柔情。
断处:断裂的地方,这里指心碎。
离声:离别的哭声。

鉴赏

这首《清平乐·其十四》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秋夜离别的画面。开篇“寒催酒醒”四字,以寒冷的秋夜和酒后的清醒,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晓陌飞霜定”暗示黎明时分,霜降已止,天气更加寒冷,为离别增添了悲凉的色调。

“背照画帘残烛影”描绘了室内的情景,画帘后残烛摇曳,光影斑驳,映照出主人公孤独的身影,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孤寂。而“斜月光中人静”则通过寂静的夜晚和斜照的月光,烘托出离别时的静谧与无声,显得格外感伤。

下片转到室外,“锦衣才子西征”中的“锦衣才子”形象生动,写出离别者的身份和即将远行的华贵,然而“万重云水初程”又暗示了旅程的艰难和未知,使得离别之情更为深沉。“翠黛倚门相送”描绘了女子深情的目送,她身着青色的服饰,倚门而立,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深不舍和离别的哀愁。

最后,“鸾肠断处离声”以“鸾肠”比喻女子的心肠,表达离别时她内心的痛苦和断肠之音,将离别的悲伤推向高潮。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离别的场景,情感深沉,感人至深。

收录诗词(264)

晏几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 字:叔原
  • 号:小山
  • 籍贯: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
  • 生卒年:1038年5月29日—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其一)

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

书得凤笺无限事,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馀淡月朦胧。

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二)

千花百草,送得春归了。

拾蕊人稀红渐少,叶底杏青梅小。

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

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十七)

莺来燕去,宋玉墙东路。

草草幽欢能几度,便有系人心处。

碧天秋月无端,别来长照关山。

一点恹恹谁会,依前凭暖阑干。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五)

红英落尽,未有相逢信。

可恨流年凋绿鬓,睡得春酲欲醒。

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

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