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晚泊

一望一苍然,萧骚起暮天。

远山横落日,归鸟度平川。

家是去秋别,月当今夕圆。

渔翁似相伴,彻晓苇丛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一眼望去一片苍茫,傍晚的风声在耳边作响。
远处的山峦横卧着夕阳,归巢的鸟儿飞过平坦的原野。
家是在去年秋天离开的,今晚的月亮又圆满如昔。
似乎有渔翁陪伴,整夜都在芦苇丛边守候。

注释

一望:一眼望去。
苍然:苍茫、辽阔的样子。
萧骚:形容风吹草动的声音。
暮天:傍晚的天空。
远山:远处的山。
落日:夕阳。
归鸟:归巢的鸟。
平川:平坦的原野。
去秋:去年秋天。
别:离开。
今夕:今晚。
圆:圆满。
渔翁:打鱼的老翁。
似相伴:好像在陪伴。
彻晓:直到天亮。
苇丛:芦苇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静谧图景。开篇两句“一望一苍然,萧骚起暮天”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对远处山色变淡、风声渐起的感受,营造出一种秋意浓郁的情境。

接下来的“远山横落日,归鸟度平川”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上进一步描绘秋日景象:远方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横卧的姿态,同时归巢的鸟儿穿越平坦的河川,声音渐行渐远。

“家是去秋别,月当今夕圆”则转向内心的情感表达。诗人提及了家乡和离别之情,以及对夜晚明月的一种期待或许是一种寂寞情怀的抚慰。

最后两句“渔翁似相伴,彻晓苇丛边”则描写了诗人与渔翁(渔家之老人)的亲密相处,似乎在夜色中与渔翁共度时光直至破晓,渔家的苇草丛中透露出一丝温馨。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秋宿山馆

山馆坐待晓,夜长吟役神。

斜风吹败叶,寒烛照愁人。

蕴蓄天然性,浇讹世恶真。

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秋宿诗僧云英房因赠

贾岛怜无可,都缘数句诗。

君虽是后辈,我谓过当时。

溪浪和星动,松阴带鹤移。

同吟到明坐,此道淡谁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宿临江驿

南来北去二三年,年去年来两鬓斑。

举世尽从愁里老,谁人肯向死前闲。

渔舟火影寒归浦,驿路铃声夜过山。

身事未成归未得,听猿鞭马入长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秋宿栖贤寺怀友人

一宿三秋寺,闲忙与晓分。

细泉山半落,孤客夜深闻。

鹤去巢盛月,龙潜穴拥云。

苦吟方见景,多恨不同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